云霞育儿网

1967年,毛泽东和刘少奇最后一次夜谈:一旦开了口,就收不住了!毛主席和刘少奇,

1967年,毛泽东和刘少奇最后一次夜谈:一旦开了口,就收不住了!毛主席和刘少奇,在1967年,就新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会谈,两人谈论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但最终,两人都没有说服对方。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其实,两人核心观念上的区别,就是如何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新中国一穷二白,但这个国家,的的确确是属于人民的国家,是属于劳苦大众,属于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国家。资产阶层,封建地主阶层,在新中国是属于要被批判被教育的存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国家的发展依旧不快。让刘少奇把目光投向了资产阶级。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为基础,有着薄弱的工业支持而已。国家想要快速发展起来,就必须利用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借此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于党内很多人担心的,一旦资产阶级得到国家的支持,再次卷土重来,再次凌驾于国家和人民至上,剥削人民,压迫人民。刘少奇认为国家是掌握在共产党的手中的,只要党中央没有被腐蚀,国家就不可能被资产阶级掌握,新中国也不会出现新的资产阶级。就算是出现了,新中国也能解决掉这些新的资本家。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却又不同的看法,和刘少奇之间的分歧,也是越来越大。在毛主席看来,若是继续纵容资本主义在国内发展,从前的革命就成为了笑话,和从前几千年封建时代的改朝换代没有区别,不过是一群统治者推翻了另外一群统治者,然后继续压迫和剥削底层人民而已。 在毛主席看来,新中国必须要坚持走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原则问题,绝对不能更改。而且,一旦国家对资本的掌控,松开了一道口子,那就是自己划开了一道裂缝。开了口,就收不回来了的那种。 所以毛主席坚持公有制为基础,实现共有制经济。对于刘少奇提出的发展私人经济,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来发展国家经济,完成国家经济繁荣的建议,并不接受。尤其是刘少奇觉得只有依靠资本主义的办法才能让中国繁荣的观点,让毛主席难以接受。 当天晚上,毛主席和刘少奇之间,关于如何对待国内的资本阶层,如何使用国内资本力量的问题上,分歧严重。但说到底,两位领导人,都是在从公事的角度出发,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谋划,想要国家富强起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两人都坚持自己选择的那一条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最终谁也没有能说服谁。结果,后面又发生了许多事情,也让两人之间,没有机会再针对这个发展方向的事情,进入更加深入的讨论了。 毛主席认为意识形态最为重要,这是国家的根本。刘少奇认为国家要富强,需要讲究实际作用,而不能务虚。但无论是哪种想法,都是奔着国家富强,增加人民福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