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作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的贺诚却没有被授衔,也没有被授勋,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在全军高级干部中反响最激烈。 年过7旬的贺诚痛哭失声,因为他1972年6月给毛主席所写的,要求分配工作的信收到了回复,在信中贺诚写下“我作为一个医生竟然长期无工作可做,我沉痛的感到自己的处境甚至不如战争年代的被俘虏医生。当时他们要我走,主席要我留,今天我要留,有人硬要我走……” 信刚发出去三天,毛主席便在百忙之中做了回复,毛主席批下“贺诚无罪,应给予分配工作,过去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全部予以推倒。” 贺诚看到毛主席的批示后,难以自抑,失声痛苦,毛主席的批示也迅速在老干部中传闻开来。此事何止关乎贺诚、傅连暲,成千上万对党和人民有过卓越贡献的老干部,全部涕泪交加。 他曾于1958年被补授中将军衔,曾创办第一所军医学校,第一个卫生材料厂,培养白衣护士,培养悬壶济世的名医,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他曾往返3次艰苦跋涉过茫茫草地,一心为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 心怀家国,医者仁心。 起初他曾于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靠贷款完成了4年的学业,他是壮志踌躇的青年,有着满腔的报国心,有着学习强国之志。 在校期间,他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受到了民主科学思想的熏陶,开始参加进步学生组织,于1925年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就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指挥部一起南下广州,不久后被委任为第四军军医处任主任,同年参加了广州起义,不久后就升为工农革命军第40军医处处长。 他是1928年海丰地区战斗失败后,以贺雨生的名字创办达生医院的人,也是曾掩护周总理等人秘密斗争的人。群众大学校医和教书工作,都为他的掩护提供了绝佳保护色,他于秘密战线上潜伏着。 他更是1930年初在法租界开办华中大药房,掩护中共交通站的人,多次为红军筹办药品和医疗器材。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别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他是不管处在医院中,还是在寂静战场之上,始终所牵挂的都是患者。一批批的药品被送往战争前线,饱含的都是他对伤员的牵挂。 一批批医疗器材被送到根据地,所蕴含的都是对我军医疗事业发展的期望。 纵使后来遭遇叛徒,他也能机智逃脱,返回上海。 1937年,他护送王稼祥赴苏联就医,在苏联接受了最先进的医学理论学习,于莫斯科中央医师学院进修,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书籍中的各项知识,医学理论方面已经达到了他所能达到的顶峰。 回国后,他就参与到了中央苏区的医疗保障和根据地的卫生工作中。在见到根据地的卫生现状后,身为一名医者,他心头黯然。 所以制定了《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防疫条例》1系列文件,既促进驻地卫生工作,又为我党根据地的医疗规范化发展引起了极大的意义。 在1931年左右,因为生活苦,粮食也少,是有定量的。每个人有一个小蒲席包,上面早已挂好写着各自名字的牌子。到了饭点,便会放在锅里煮。煮得饭不像饭,粥不像粥,本来就是糙米,还混着沙砾,自然更加难以入口。 没有盐,索性就用刮壁脚的硝盐代替。 实在是难以下咽,为了强行将饭“灌”进去,大家便拼命吃辣椒,毕竟当时党内湖南人,四川人也多,就索性都用辣椒下饭了,结果乐极生悲,纷纷生了疥疮。就连刘英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彼时的贺诚是卫生部长,就下令禁止吃辣椒。少共中央局还专门派出了“轻骑队”检查落实情况,但凡有违背规矩吃辣椒者,就要承受处罚-挑粪的处罚。 后来在1952年左右,聂荣臻、粟裕担忧美国将细菌战扩大到中国东北境内。为以防万一,势必要采取防御措施,所以中央委员会成立了,主任是周恩来,副主任是郭沫若、聂荣臻,而办公室主任是贺诚,采取紧急的防疫措施,严格开展防疫工作。 还与苏联总顾问克拉索夫斯基、卫生部顾问阿萨杜良等进行商谈,讨论了苏联派防疫专家,疫苗和全天候的喷气式驱逐机师来中国一事。然而如今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早已健全,早已可以自制研发疫苗,医疗卫生事业获得所未有的发展。 敬爱的人们,您看啊,山河换了新颜,曾经的十里长安街,如今繁华如斯,飞机已不再用飞两遍,山河无恙,国富兵强,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