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5年,授衔大会上,毛主席指着名单问:"那个凭一把大刀,砍杀27个鬼子的'军

1955年,授衔大会上,毛主席指着名单问:"那个凭一把大刀,砍杀27个鬼子的'军中吕布'呢,怎么没有他的名字?"有人回答:"他回老家扛锄头去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毛主席口中的这个 “军中吕布”,真名叫做吕俊生。 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但也因此留下了一身伤。   五十年代中期,吕俊生因为伤病选择了退役回家。   不过,即便是在老家,他也依旧在力所能及地为百姓们做事。   他在农村建设队中当了大队党支部委员、还当了民兵连长。   虽说吕俊生已经不在军中,但是他曾经的“传说”,依旧在一代又一代军人中流传。   吕俊生是河北邢台人,从小个头就比同龄人高上一大截,在人群中相当显眼。   因为家境贫寒,他去学过修鞋、收过羊皮,还在山西的当过长工,经历了很多坎坷。   长大之后吕俊生个头长到了一米九二,并且力气还非常大。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八路军在东进太行山的时候,正好经过吕俊生所在地。   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岁。   抱着满腔热血,他加入了八路军,并成为了129师东进纵队中的一员。   虽说和队里其他十几二十岁的小战士相比,吕俊生的年纪确实大了一些。   但是,他相当吃苦耐劳、勤学肯干 ,很快就掌握了杀敌本领。   让吕俊生彻底在全军出名的,是1938年的那场山东夏津县战役。   这尽管是一场遭遇战,但是战士们丝毫不惧。   子弹打光,那就直接上刺刀。   战士们一个个蓄势待发,像狼一般紧紧盯着冲上来的日军。   吕俊生带头,率先冲入敌军阵营中。   他身高臂长的优势让他和日本鬼子拼刺刀的时候占据了极大优势。   对方的刺刀还没挨到他,他的刀就已经刺入了敌人的心脏。   吕俊生完全杀红了眼,刚上战场时那一点恐惧也被彻底遗忘。   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为死去的战友报酬!   吕俊生的拼杀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战士们 一个个精神大振,以不怕死的精神和敌人厮杀。   终于,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战斗结束之后,吕俊生才后知后觉地感觉到疼痛。   低头一看,他身上被捅了三个 窟窿。   战后统计中,吕俊生一个人就刺死了27名敌人。   因为这次战斗,他被授予“一级战斗功臣”称号。   不久之后,在一次伏击战中,吕俊生有用一把大刀,斩杀了17名敌人。   他彻底在军中出了名。   战士们将他和三国猛将吕布相比。   再加上两人都姓“吕”,因此吕俊生有了一个“军中吕布”的称号。   除此之外,吕俊生还有一个“常胜猛士”的绰号。   这是因为,凡是吕俊生指挥的战斗,基本上就没有打过败仗。   1938年之后,吕俊生因为战功显赫被送去军校中深造,结业之后成为了连长。   他指挥部下取得多场胜利,还先后荣获一等功两次、记大功两次。   因为战绩太优秀,吕俊生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   他们甚至还悬赏一万元,要吕俊生的人头。   百团大战中,吕俊生带着连队攻打高邑县。   日军碉堡中的机关枪火力相当凶猛,导致我军不少战士伤亡。   吕俊生见状,赤手空拳匍匐到碉堡下面,然后一把抓住正在开火的机关枪,硬生生将枪钻了出来。   他的手被直接被枪管烫地掉了一层皮。   机关枪被打掉之后,我军勇猛出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吕俊生的视力非常好,甚至在夜间也能做到百发百中。   因此,他有了第三个绰号——“猫头鹰”。   吕俊生是英雄,却也是血肉之躯。   连年的战斗让他身上落下了不少病根。   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主动选择了退役回乡。   1970年年11月22日,吕俊生因病去世,享年64岁。   他的骨灰被埋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中,供人们永世瞻仰。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吕俊生的三个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