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预测中美战争:一旦开战,中方不调动民间力量便难以取胜!未来,如果解放军跟美军真的打起来了,那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俄罗斯媒体做出预测,如果中国不调用民间力量,恐怕难以取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俄媒的分析聚焦于中美军事冲突的可能场景,指出战争大概率会发生在中国的家门口,比如台湾海峡或南海区域。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霸主,拥有11艘航母战斗群、70多艘核潜艇,以及遍布亚太的军事基地。F-35隐身战机和B-21轰炸机的列装,让美军在空中占据优势。核武方面,美国约3700枚现役核弹头,搭配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威慑体系,实力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中国歼-20战机虽先进,但规模化装备仍在推进,核武数量和投送能力与美国有差距。俄媒认为,若冲突发生在远洋,中国会面临巨大压力,因为美国能迅速调动全球资源。 但中国并非没有底牌。主场作战是最大优势,解放军熟悉沿海地形,后勤补给线短而高效。海军近年发展迅猛,055型驱逐舰、航母舰队和岸基反舰导弹形成多层次防御体系。 俄媒指出,战争若局限在西太平洋,中国能有效应对美军的进攻。然而,美国不会单打独斗。日本的横须贺基地驻扎着第七舰队,韩国乌山基地的F-16战机随时待命,菲律宾和越南的港口可能为美军提供补给。 印度也可能在边境制造摩擦,形成多国合围的局面。面对这种复杂局势,单靠解放军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作战。 俄媒特别提到,现代战争拼的不只是军队,还有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中国有14亿人口和世界第二的制造业规模,民间力量的潜力巨大。 历史上,二战期间美国和德国的民用工厂迅速转为军工生产线,生产坦克和飞机。中国也有类似能力。比亚迪、吉利等车企能快速改装生产线,生产军用越野车或装甲车。 宝武集团的钢铁厂可铸造舰船装甲和导弹外壳。服装厂能转产防弹背心和迷彩服,满足战时需求。这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大幅提升军需物资的供应效率。 网络战是另一关键领域。中国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拥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华为的工程师能开发加密通信系统,保护军方数据安全。 腾讯的AI团队可分析卫星图像,追踪敌方舰艇动向。民间程序员也能发挥作用,组成网络攻击团队,干扰美军的指挥和后勤系统。 甚至电竞选手的技术可用于操控军用无人机,精准打击目标。这些高科技人才的加入,让战场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社会各行各业都能为战争出力。外卖小哥和出租车司机因流动性强,能充当情报收集的“眼线”,及时发现可疑活动。物流企业的货车队可运送物资,保障前线供应。 农业基地则负责粮食生产,黑龙江、山东的农田和温室大棚能确保部队伙食无忧。这些民间力量如同无数根线,织成一张支持战争的网络。 历史上,抗日战争中民兵用简陋武器牵制敌人,解放战争中支前民工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如今,这种传统升级为高科技与全民协作的模式。 俄媒的预测并非全盘正确。他们低估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东风系列导弹的高精度打击能力、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覆盖,以及解放军多军种联合作战的进步,都让中国军力不可小觑。 军民融合战略早已深入推进,民营企业与军方的合作机制成熟,平时就能快速响应战时需求。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可转为军用,物流企业的无人配送车也能改装为战场运输工具。这些进展让中国在面对多国联军时更有底气。 中俄战略合作也是重要因素。俄罗斯的能源、技术和情报支持,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后盾。两国在波罗的海等地区的联合军演,展示了协同作战的能力。 俄媒认为,中美冲突可能削弱美国霸权,为俄罗斯创造地缘政治机遇。但他们也承认,中美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低,双方都清楚战争的破坏力。 全球供应链会因冲突中断,经济遭受重创,港口停摆,集装箱堆积如山。科罗特琴科在2024年的一次会议上表示,中美若开战,全球经济将倒退数年。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外交部多次强调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干涉都不可接受,但主动挑起冲突并非中国的选择。 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让民间力量不仅是战时保障,更是平时国家实力的体现。无论未来局势如何,中国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全民支持,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