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色列人,或者说犹太人的恶心和贪婪,以及喜欢站在幕后,用血腥的钱财操纵世界,奴役世界的手段,已经被展露在了世人的面前。今年年初,以色列一个大学的教授学者,公开发出警告,给他的犹太同胞说,下一个要屠杀犹太人的国家,很可能就是现在在庇护以色列的美国。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次提出“反犹主义”一词,这股针对犹太人的仇恨就以不同形式在全球蔓延。从中世纪的宗教迫害到现代的种族歧视,反犹主义总与社会动荡挂钩。 2025年初,科恩在以色列电视节目中抛出重磅观点,称美国当前的社会氛围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有惊人相似。他援引数据,2024年美国反犹事件比2023年翻倍,从口头辱骂到肢体攻击,形式愈发多样。 FBI报告显示,2024年反犹仇恨犯罪占宗教相关犯罪的52%,包括纽约的犹太教堂涂鸦事件和洛杉矶的社区中心袭击案。社交媒体上,关于“犹太资本控制美国”的阴谋论被转发数千次,评论区充斥着愤怒情绪。 科恩指出,美国经济困境是反犹情绪的温床。2024年,美国联邦债务超33万亿美元,普通民众对财富分配的不满日益加剧。部分人将经济问题归咎于所谓“犹太金融集团”,这种观点虽缺乏依据,却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2008年金融危机后,类似阴谋论就曾甚嚣尘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公开指责犹太人操控全球金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也在书中将以色列政策与种族隔离挂钩。 这些言论虽被批为偏颇,却在特定群体中引发共鸣。科恩提到,社交平台X上,2024年一篇帖子称“美国人的钱在犹太人兜里”,获上万点赞,反映了部分民众的刻板印象。 巴以冲突进一步点燃了全球对犹太人的负面情绪。2024年,加沙平民伤亡数字激增,联合国报告称截至2025年7月,死亡人数超5.7万。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批评日益尖锐,部分批评被极端化为对全体犹太人的攻击。社交媒体上,反以色列政策的帖子常被扭曲为反犹言论,评论区充斥着“犹太人滚出美国”的口号。 2024年5月,美国通过《禁止反犹太法》,试图遏制校园和社区的仇恨行为,但效果不佳。法案要求教育部采用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的标准,将“攻击以色列国”纳入反犹定义,却引发争议。 部分民众认为这限制了言论自由,X平台上相关讨论被转发数万次,抗议者称法案是为“犹太利益”服务。 科恩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他分析,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经济危机与社会不满催生了极端情绪,犹太人被指控掌控经济命脉,导致纳粹上台后实施系统性迫害。 美国如今的贫富差距与政治极化,同样为极端思想提供了土壤。2024年,美国大学校园爆发抗议,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扎营要求学校撤资以色列,警察逮捕超1200人。 抗议中,部分标牌出现反犹口号,如“犹太人控制一切”。科恩援引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互联网已成为传播反犹思想的主要渠道,白人至上主义者通过网络散发材料,组织线上集会。反诽谤联盟报告称,2024年全球有超10亿人受反犹情绪影响,尤以中东北非和东欧为甚。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也加剧了矛盾。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以色列的坚定盟友,2024年向以色列提供超30亿美元军援。 然而,部分美国民众质疑这种支持,认为国家资源被“犹太利益”绑架。2025年5月,BBC报道称,美国人对以色列的支持度降至历史低点,年轻人尤其反感。 X平台上,一篇帖子指责“犹太游说团控制国会”,获数千转发。科恩警告,这种情绪可能演变为更广泛的仇恨,尤其在经济下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