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海兰珠生前,受到了皇太极几乎所有的宠爱。生下儿子后,不仅她被封为关雎宫宸妃,而且

海兰珠生前,受到了皇太极几乎所有的宠爱。生下儿子后,不仅她被封为关雎宫宸妃,而且皇太极亲自颁布大赦诏书,这是其他皇子出生都没有的待遇。诏书中,皇太极亲呼宸妃之子为“皇嗣”,隐隐透露出要立嗣的想法。他还宣布,除了犯上、焚毁宗庙陵寝宫殿、叛逃、杀人、毒药巫蛊、盗祭天及御用器物、敺祖父母父母、兄卖弟、妻诬告夫、内乱、纠党白昼劫人财物这十种大罪,所有罪犯都免罪。这显然反映出了皇太极对这个孩子的极端偏爱。

海兰珠的母亲是“科尔沁小妃”,和清宁宫皇后的母亲“大妃”算是“共轭婆媳”,大概就是前半辈子你当我婆婆,后半我当你婆婆,这个复杂的关系请看👉。海兰珠的儿子不幸夭折后,为了安慰爱妃,皇太极破天荒的封了海兰珠的母亲为和硕贤妃,赐仪仗,相当于让丈母娘享受皇妃的工资和政治待遇。

海兰珠过于哀痛,以至于一病不起,在皇太极松锦之战的关键时刻,盛京使臣来报,说宸妃病重,怕是不好了。皇太极什么反应呢?

“上即起营”,压根不管打仗不打仗的,我要去见我最爱的女人!

不仅如此,他还怕自己行动不够快,“遣大学士希福、刚林、梅勒章京冷僧机、启僧心郎索尼等,先驰往候问”。好家伙问个病也不需要这么多人吧?

这帮人应该是以赛马的速度在跑,谁先跑到谁先去问。然而“希福等以五更至京。冷僧机、索尼方至内门”的时候,“宸妃已薨”。于是这些人赶紧回去汇报皇太极。

皇太极什么反映呢?"恸悼"“恸甚。昏迷伏地”"卯刻,驾抵盛京,入关雎宫。至宸妃柩前,悲涕不止"。

所有人都知道皇太极多爱海兰珠,于是“王以下、牛录章京以上、固伦公主、和硕福金、和硕公主、多罗福金、多罗格格以下、梅勒章京命妇以上”全来举哀了。整个葬礼“悉从厚”,而且皇太极亲自率领这一大帮男女贵族,“亲送”海兰珠下葬。

皇太极的祭文你们感受下:

崇德六年。岁次辛巳九月甲戌朔。约二十七日戊子。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皇帝谕祭关雎宫宸妃。尔副位椒庭。助宣壶教。自居宫掖。礼遇有加。方期克享遐龄。不意中道奄逝。朕怀悯恻。念芳型之不远。忆淑德而增悲。是用备陈祭物。以荐馨香。仍命喇嘛僧道。礼佛讽经。灵其不昧。尚克祗承。祭毕。

“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这句话就如同平常夫妻一样,我事业刚有起色,想为你打造幸福的未来,你怎么就走了呢!

下葬后,皇太极依依不舍,甚至直接给爱妃下跪:

上跪奠酒三爵而還。

好家伙,这可不一般,皇帝给妃子下跪....也就这一遭吧?至少清代也就这一例吧?

海兰珠葬礼几天后,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理事官马国柱、雷兴集体上奏,希望皇帝不要过于哀痛,要赶紧回去上班!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仗要打?

皇太极此时想的全是怎么给海兰珠更大的哀荣。一个月后,皇太极为为海兰珠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追封谥礼,皇太极下令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写了一封制书,在追封礼上宣读了皇太极的追封制书。海兰珠被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满语的意思是“聪明恩惠和谐恭敬大福晋”,其中“敏惠恭和”是谥号,远超清代皇贵妃的两个字。而“元妃”透露出在皇太极心目中,海兰珠是他真正的妻子,是后宫第一人,是自己真正的伴侣。但是因为她确实不是皇后,因此只在汉文谥号里出现“元妃”,在满文里省略,算是照顾了下无语的皇后。

皇太极有时候也会反思,身为皇帝,好像不该为一个女子过于悲哀:“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但是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到什么都想起爱妃。大臣劝说他应该为了国家节哀,他压根不听。

辅国公扎哈纳承政曹海在海兰珠丧期内请客吃饭,可能还有音乐舞蹈什么的,皇太极一下气得半死,“帝怒,解曹海任,夺扎哈纳爵,禁锢”。不仅他倒了霉,他全家都没跑,“其眷逮不衰如是”。比他地位更高的郡王阿达礼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被一顿削。

次年正月元旦,皇太极宣布“以敏惠恭和元妃丧,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

总结:我爱妃死了,大家都别过了!

甚至松山锦州大战告捷后,洪承畴、祖大寿投降的宴会上,皇太极都没有出现,他对此的解释是:“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

我不是对你俩有意见(可能也有),主要是因为我老婆去世了,我要服丧。

这理由你也真敢说啊....

大臣们见皇太极精神萎靡,就劝他去打猎散心。但海兰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载门外五里,皇太极一出城门,就必要去她的墓地,然后又是“下马痛哭,以茶酒奠祭”...

海兰珠死后仅两年,皇太极猝死。

说实话,要不是皇太极是个二百多斤的三高死胖子,这CP还真的是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