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有大视野,要是中美真打起来,中国可不能光盯着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基地打,得直接“上手段”打它的老家,打它最在乎的钱袋子、科技脑、军事窝!为啥?因为美国在亚太的基地早有防备,咱们要是只打“外围”,等于给它“挠痒痒”,它反而能拉着盟友一起耗咱们,真要动手,就得让它知道疼,疼到主动求和! 关岛作为其“西太平洋堡垒”,近年已部署陆基宙斯盾、萨德、爱国者等多层防御系统,形成“全球最严密防空网”。这些系统不仅能拦截弹道导弹,还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实施反击。关岛基地群与日本、韩国的军事设施形成联动,一旦遇袭,美军可通过盟友基地持续作战。 比如驻日美军的F-35机群,15分钟内就能对台海或南海目标发动打击。若中国仅攻击这些“外围”,就像给全副武装的拳手挠痒痒,对方既能用防御抵消伤害,又能借盟友消耗你的弹药。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其独创的“钱学森弹道”能在大气层边缘滑翔变轨,萨德系统形同虚设。2022年美军试射拦截弹失败,暴露出现有反导体系的致命缺陷,80%的拦截系统部署在海外,本土防御反而薄弱。 这就涉及战争的本质逻辑:攻敌必救。美国的“命门”不在关岛或冲绳,而在本土的三大核心,钱袋子、科技脑、军事窝。纽约华尔街掌控全球金融命脉,2025年4月美债遭抛售引发的收益率飙升,已显示金融战的威力。 2023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国防部被迫启动“稀土替代计划”,但至少需要5年才能见效。至于军事窝,诺福克海军基地停泊着11艘航母中的6艘,内华达州的51区藏着最尖端的隐形技术,这些目标一旦被摧毁,美军全球投送能力将倒退20年。 有人担心攻击本土会触发核战争,但现代战争早已超越“相互毁灭”的冷战逻辑。中国的“区域拒止”战略强调“精打要害”:用常规弹头的东风-26攻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用电磁脉冲弹瘫痪西海岸电网,用网络战让硅谷数据中心陷入黑暗。 这种“非对称打击”既能避免核升级,又能精准切割美国的战争潜力。美国盟友体系远非铁板一块,日本民众反对卷入台海冲突,澳大利亚明确拒绝为“奥库斯”计划参战,菲律宾甚至禁止美军使用基地攻击中国。当中国导弹落在本土时,美国很难拉着盟友一起“陪葬”。 历史经验也佐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斩首行动”摧毁伊拉克指挥中心,42天就终结战争。战国时期孙膑的“围魏救赵”,更是用攻击敌方都城迫使魏军回师,最终在桂陵设伏大胜。 现代战争的“虚”与“实”已发生质变,亚太基地是“实”,本土核心是“虚”。中国若能抓住美国“本土防御薄弱、盟友靠不住、经济依赖大”的三大弱点,就能以最小代价赢得战略主动。 当东风导弹飞越太平洋时,它威慑的不仅是军事目标,更是美国霸权的根基。只有让对手明白“攻击本土的代价远超承受范围”,才能真正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不是冒险,而是基于实力的清醒选择,中国已具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定力,而这种定力,正是维护和平最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