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政权的所作所为,连乌克兰军官都看不下去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乌克兰军官雅罗斯拉夫斯基表示,西方将乌克兰变成了武器试验场,乌克兰的城市、田野、士兵都成了试验对象。个人觉得,俄乌两国本就是同宗同源,冲突的根源就是乌克兰国内亲西方派实施的去俄化运动,现在两兄弟都打了三年多了,伤亡惨重,损失巨大,无论是对俄还是对乌,尽快启动第三轮谈判,在谈判桌上达成持久的可执行的和平协议,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乌克兰政府的“去俄化”政策激化了矛盾,包括禁止俄语、消除俄罗斯文化符号等,普京将此视为对俄裔人口的迫害,并强调顿巴斯地区在历史上属于俄罗斯,成为军事行动的关键动因之一。这些政策撕裂了民族纽带,使冲突从地缘博弈深化为文化生存权的对抗。 乌克兰已被实质转化为西方武器的试验场。国防部副部长丘尔金和前任防长列兹尼科夫公开邀请西方在乌测试武器,士兵沦为新型装备的“炮灰”。例如,Molot迫击炮因缺陷导致乌军自伤率激增,暴露了试验的残酷性。此类行为牺牲军民安全,换取西方军援,加剧人道代价。 尽管俄乌今年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两轮谈判,但核心分歧难解。俄方要求承认“地面现实”(即俄控区主权)并实现乌“去纳粹化”,而乌方坚持先停火再谈判。俄外长拉夫罗夫指责乌方“抛弃公民利益”,刻意拖延进程。普京虽同意停火,但仅愿在“最终阶段”签署协议,避免重蹈明斯克协议被乌方利用为扩军缓兵之计的覆辙。 冲突外溢风险持续上升。前总理阿扎罗夫警告,乌政权可能利用核废料制造“脏弹”,泽连斯基曾以此威胁北约争取支持。若局势失控,放射性武器或引发生态灾难,将冲突推向不可逆深渊。 美国调停沦为政治闹剧。特朗普政府从高调斡旋到撂责退出,甚至被曝策划“第聂伯河分治”方案,将乌东部划归俄、西部由英法控制。所谓《乌美矿产协议》更要求乌以50%资源收益抵偿千亿援助,暴露霸权收割本质。乌克兰的棋子命运警示全球:依附西方终遭反噬。 俄乌谈判僵局本质是信任破产与地缘算计的恶果。西方将乌克兰工具化,俄方固守安全底线,而基辅政权在“试验场”角色中透支民族未来。唯有摒弃零和博弈,在承认现实控制线基础上构建中性乌克兰,方能止战。否则,兄弟阋墙的悲剧终将滑向文明共同体的集体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