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鬼子怀疑一伪甲长通共,直接把他捆去了宪兵队。谁知还没等用刑,他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全招了。鬼子听完,对他挥了挥手:“你回去吧!” 鬼子闯进院子那会儿,杜春林刚端起饭碗。 木头门被踹得咣当乱响,几杆长枪直挺挺顶到他脑门上。 没给半句说话的空隙,两条麻绳就把他捆了个结实。 延庆县大庄科村的人都晓得,宪兵队那地方就是活人进去、尸首出来的阎王殿。 老虎凳、辣椒桶、烧红的烙铁,老百姓闲谈间露出的字眼,都让人后脊梁发凉。 杜春林面上给日本人当甲长跑腿,背地里护着乡亲,日子长了终究露了破绽。 面对宪兵队长的喝问,他倒不藏着掖着,竹筒倒豆子全应了下来。 确实给八路军送过粮,也给他们送过信——这话让审问的鬼子都怔住了。 寻常抓进来的硬骨头打断胳膊都不吐半字,这位倒好,还没上刑具就松了口。 鬼子紧接着追问送粮的缘由,杜春林立马拖出哭腔。 他说八路拿枪顶着脑门逼他,要不交粮就洗劫全村,到时候连皇军的公粮都得泡汤。眼泪混着鼻涕往下淌,活脱脱一个受尽委屈的怂包。 问到送信的事,杜春林报出一串汉奸的名字:保安团长、警察署长,全是日本人扶植的走狗。 鬼子紧抓着信的内容追问,他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封了口的信谁敢拆?怕挨枪子哩!末了还不忘诉苦,说八路军骂他是狗汉奸,办完事半点好处不给,乡亲们更是当面啐他唾沫。 几句话下来,反倒埋怨起皇军没护着办事的人,往后谁还肯替他们卖命? 鬼子队长黑着脸不吭声,让人把杜春林押了下去。 这番审问像一拳打进棉花里,听着句句实在,却抓不到半点通敌的把柄。过了几天,宪兵队竟真把他放了。 杜春林躬着腰连声道谢,转身走上回家的土路。满屋子的刑具硬是没沾他半片衣角,那张嘴皮子就是护身的软刀子。 七十年后,他的名字刻在了北京延庆区的烈士碑上。当地史料档案里清晰记载着这位“白皮红心”甲长的智斗往事。 红色纪录片里,他的孙子对着镜头讲述祖辈的故事。 村里老人回忆起来便说,杜春林一辈子骨头是硬的,当年在鬼子跟前装怂充愣,全为大伙儿留条活路。 这人哪,真应了老话——咬人的狗不露齿。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对延庆区抗日英烈档案的专题报道 北京延庆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存档文献 CCTV纪录片《平北烽火》人物访谈实录 大庄科村地方志办公室口述历史采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