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对辽宁夫妇借了8万元将女儿送出国留学,可几年之后,女儿就再无音讯,直到21年后,夫妇双双患癌,临终前才得知,女儿竟是德国大学的教授,薪水很是丰厚,并且她已经结婚生子,生活的十分幸福。 “我以为你死了!”2003年,当父亲拨通远在德国,曹茜的电话时,他的第一句话不是关心,而是谩骂,也正是这一句话,让他们的关系彻底崩塌。 “爸、妈,等我学成归来,一定好好孝敬你们!”2000年,曹茜获得了德国留学的机会,尽管免学费,但国外的高额支出,一时间几乎将整个家压垮,东拼西凑,父母仍然顶着压力,借了8万元予以支持。 然而,原本的承诺“勤工俭学”却在出国后的3年里,化为了乌影,期间曹茜不断地向家里索要生活费,累计3.3万元,每次打来电话没有对父母的关心,只有冰冷的三个字“没钱了”,长期的经济压力和失联,使父母愤怒不已,这才对其破口大骂。 据知情人透露:曹茜曾在2004年回国,参加学术会议,但整整12天,她始终没有想过回家探望父母,正如当初电话里的回答那样“你们就当我死了吧!”此后,曹茜更是改名换姓,在德国成家立业! 而这一切的渊源,还要从1998年,父母偷改了她的高考志愿开始说起。那一晚,窗外父母正召集亲朋好友大摆宴席,曹茜则躲在房屋里哭泣,满院喧哗中,无人听见似有什么东西正在破裂。 大学生活,曹茜并不像周围人那样对校园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喜悦,她反而十分的厌恶这一切,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她甚至于一次考试中,接连挂科6门,这使得他的老师不得不给其父母打去了电话,多方沟通,曹茜勉强答应好好完成学业! “你们能不能不要管我了,我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据中间人所述(曹茜始终通过中间人回应问题),其父母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小时候,每当曹茜背起书包回到家中,难免会遭到父母的一番搜寻,没有任何隐私可言! 迫于压力,曹茜也一直听从父母,哪些人可以交朋友,哪些人应当远离,从小到大,她几乎没有兴趣爱好可言。这种捆绑式的教育方式,也是激起曹茜内心不满的源头之一。 “你知道吗?德国没有法律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留学期间,同学的一番话瞬间改变了曹茜想法,当初“学成归来”的那些承诺,更是因为一句“我以为你死了”,瞬间不复存在!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慢慢的让其走上了极端,将“割裂原生家庭”视为自我救赎,却忽视了基本的人伦道德。她在抱怨“父母的爱像牢笼”,又可曾听到,父母患癌重病时,“别曝光,怕她丢了工作!”那一声哀求! 有人说:曹茜不孝,不懂的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有人说:父母的爱太偏执,太死板,甚至太自私!2021年,其父母相继离世,始终未曾等到曹茜归来的那一刻! 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信息来源: 辽沈晚报|《2020年6月9日(发布)独生女儿留学德国17年杳无音信》 辽沈晚报|《2020年6月11(发布)大连德国留学女孩17年杳无音信……有消息从国外传来》 文|梅林 编辑|南风意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