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得知战友病入膏肓没钱治病,更让

1973年,杨得志下乡看望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却得知战友病入膏肓没钱治病,更让他震惊的是,当地干部给出的理由是“他是特务!” 1973年,上将杨得志专程前往荆州乡下探访一位老战友。 原以为能重温并肩战斗的岁月,却发现战友侯礼祥蜷缩在破败的茅草屋里,病情严重却没钱医治。 更让杨得志无法理解的是,当地干部咬定侯礼祥是个特务。 这事一出,杨得志顿时百感交集,他知道侯礼祥不是那种人,一定藏着什么误会。 说到底,问题出在一张身份证明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侯礼祥满心欢喜返乡,以为从此能过安稳日子。 不料命运开了个大玩笑,他珍藏的红军身份证件被人偷走,从此成了没根的浮萍。 在那个年代,没有证明就寸步难行,还被怀疑成敌方分子。 侯礼祥有苦说不出,只得忍气吞声度日,靠着微薄收入糊口,身体一天天垮掉。 日子虽苦,侯礼祥从未抱怨,只是偶尔在灯下回忆往事。 年轻时,他出身贫寒,为找生计独自闯荡荆州。 到处碰壁的日子磨砺了他,直到遇见一位地下党员。 这才点燃革命火种,侯礼祥义无反顾投身红军。 参军报名时场面杂乱,登记员误将“侯礼祥”写成“李祥”,他没当回事。 在部队里,侯礼祥打起仗来既勇猛又机灵。 团长彭绍辉和杨得志很快瞧中他,提拔为共产党骨干。 长征路上,两人一同闯过枪林弹雨,铸就生死交情。 尤其在腊子口那场血战,杨得志中弹负重伤。 生死关头,侯礼祥不顾子弹横飞,硬是背起他撤到安全地带。 但命运又露难色,在陕西甘泉一场战斗中,侯礼祥腿骨被子弹打碎。 伤后退出一线战场,杨得志常来探望,鼓励他好好养伤。 恢复后组织安排新任务:潜入国民党当情报员。 侯礼祥二话不说照办,改名换姓担任联保主任。 情报工作本就隐蔽,随着地下组织暴露,他与上级断了联系。 为保命,他销毁所有证明,在战友眼中悄然消失。 正因这段经历,多年后被误解埋下伏笔。 回到1973年,杨得志见老战友遭此不公,心如刀绞。 荆州新任政委刚上任,听说侯礼祥遭遇,主动写信联系杨得志。 这封信成了救命稻草,送到杨得志手里后,他立刻动身。 县委干部一口咬定侯礼祥是特务,还翻出地下工作做“证据”。 杨得志拍胸脯担保,当场反驳说侯礼祥的忠诚和胆量他亲眼见过。 接着,杨得志扎进档案堆调查真相。 翻遍资料后发现错误:侯礼祥的名字写成了“李祥”。 这下水落石出,误会全因登记笔误和地下经历。 杨得志这一追根究底,终让侯礼祥洗清冤屈。 国家随后恢复其荣誉,发下新的徽章。 日子虽好转,但多年折腾落下病根。 1991年,侯礼祥因病离世,终年七十九岁。 老话说,金子总会发光,侯礼祥的付出没白费。 时至今日,他的故事未被遗忘,后人传承其精神。 侯礼祥的儿子侯建华现居湖北荆州务农,行事低调却珍视父亲遗物。 2023年荆州电视台专访中,他回忆父亲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并将私藏军服捐给市博物馆。 杨得志将军的孙女杨丽参与公益,2022年在人民日报采访中提及爷爷的革命友谊,呼吁后代铭记历史云泥之别。 信息来源: 侯礼祥后人口述及捐赠事件报道 (人民网,《荆楚儿女忆先辈:革命英雄侯礼祥的后人访谈》,) 杨得志家族成员动态 (人民日报,《将门之后:杨得志孙女谈革命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