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长沙参加杨农教授的一个会议,在高铁上看到两条消息,让我心里挺难受的......连续两天,我们国内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去世了。 其实这两位,都是我青年少年时候的偶像,我是他们的粉丝。 一位就是北京的杨再春先生,81岁高龄去世了,跟癌症斗争了十来年。 杨再春先生,是我大概八九十年代,青少年喜欢写书法,画国画那个时候,杨先生就在中央电视台,做全国的这个书法教育,开办了书法课程。 我自己从小喜欢书法,曾经小学,还就获过我们当地市里面的三等奖,小学生书法比赛。 高中我也一直在我们当地的青少年宫,每天下午都会去写写字,跟老师画画,也在我们当地的书法展获过二等奖。 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个小楷的《岳阳楼记》,一直在我们青少年宫门口,那个橱窗里面展览了好几个月。 所以杨再春先生那些书法教育的书,电视台的展览,我一直在看,他对我的启蒙很重要。 最近这二三十年,杨再春先生因为生病,也在公众场合少不露面,另外也是因为他的作品,被大家认为是江湖体“媚俗”,所以逐渐就淡出了大家的视野。 最近两年,才又有一些他的新闻出来,杨再春先生做的研究比较深,他的书法是比较“媚俗”,就是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很多人觉得他的功底不深厚,或者是觉得他没有什么特别韵味的,也就是不像老干部书法这一类的书法。 但是他对书法的推动,书法的教育,我认为是非常不可否认,非常有功绩的书法大家。 另一位,也是前两天刚刚生病去世,对我也有深刻影响的,来自复旦大学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沃兴华教授,他是博士导师。 他的书法,也是功力很深,对推动我们现代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的一个人物。 但是最近几年也是争议非常大,被人说是“丑书”的领军人物,就是他的书法跟我们平时看起来的,写得不太一样。 其实大家回顾一下他20年前的作品,都是底蕴深厚,非常漂亮的书法,但他最近十几二十年一直在变革,一直寻求突破! 艺术就是要讲个性,如果老是模仿古人,走不出自己的路子,可能永远留不下痕迹。 包括我们近现代,在历史上可能能留下痕迹的,过几百年没几个人,我觉得未来启功先生这样的,可能会有他的身影,因为他独特的风格,独特的面貌,美的留名。 像沃兴华教授这种书法,它就是线条和空间的风格,所以它走到那一步了,是必然的过程。 大家知道国际上的艺术有个性的,现在拍卖都是几亿、几十亿的,像毕加索、梵高、你看他的作品也没什么美感,但是他艺术的个性,艺术就是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所以他们能留下痕迹。 沃兴华教授虽然去世了,在网上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在贬他,但是我认为,他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两位先驱,两个风格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缅怀他们。[作揖][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