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用时还不足半年!2支新歼20部队出现,120架新机列装,超美国5倍 这消息一出来

用时还不足半年!2支新歼20部队出现,120架新机列装,超美国5倍 这消息一出来,军迷圈直接“炸锅”了——要知道,美国F-22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用了整整15年,F-35更慢,首支作战中队成立都折腾了10年。咱们歼-20呢?从2017年正式列装到现在,短短8年不到,不仅装备了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现在半年不到又冒出2支新部队,120架新机到位,这速度简直像“坐火箭”。 说白了,中国战机列装能这么快,背后是“全产业链”的硬实力。以前造战机,发动机、雷达、航电系统全靠进口,卡脖子的地方太多;现在不一样了——涡扇-10B/C发动机早就实现国产化,推力和寿命比早期型号强一倍;歼-20的“心脏”涡扇-15虽然还在测试,但现役批次用涡扇-10C也完全够用,性能足够压制F-35的F-135发动机。更关键的是生产线:成飞早就用上了“脉动生产线”,飞机组装像流水线造汽车,零件按模块配送,工人只负责自己那道工序,效率直接翻番。美国F-35的生产线还停留在“固定工位”模式,造一架得折腾好几个月,咱们半年攒120架,真不是“赶工”,是“水到渠成”。 有人可能会问:“列装快是不是质量不行?”恰恰相反。这些年咱们造战机的思路变了——先解决“有没有”,再追求“好不好”。比如歼-20早期批次用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后来逐步换国产涡扇-10,再到现在测试涡扇-15,一步步迭代升级。这种“小步快跑”的模式,既保证了战机快速形成战斗力,又能根据实战反馈不断优化。美国F-35就吃了“求全”的亏,为了集成太多先进技术(比如隐身涂层、EOTS光电系统),结果问题不断,量产进度一拖再拖,现在每年也就生产100多架,还没咱们半年列装的120架多。 这120架新机意味着啥?往小了说,是空军“换装潮”来了——以前一个歼-20中队配12架飞机,现在新部队一建就是20架起步,飞行员训练频率能翻一倍;往大了说,是咱们的“空中铁拳”更硬了。现在解放军空军能在台海、南海、东海同时保持多个方向的空中巡逻,以前得“拆东墙补西墙”,现在新部队一到位,每个方向都能多出几架“随时能战”的战机。 不过话说回来,列装快不是终点,怎么用才是关键。歼-20再强,也得靠飞行员飞出来、靠体系支撑起来。这些年咱们建了多少新机场?升级了多少雷达站?配套的霹雳-15导弹、霹雳-10E格斗弹都量产了吧?这些“软硬件”跟上去了,120架新机才能真正变成“能打胜仗”的战斗力。 说白了,中国战机列装的“中国速度”,既是工业实力的体现,也是战略自信的底气。以前咱们总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咱们能“快速造、快速用”,就是告诉全世界:想在中国周边搞事?先问问咱们的歼-20答不答应。#中国歼-20# #歼一10c# #歼20实弹# #歼20半飞# #歼20产量# #歼-20C#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