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刚刚公布的消息,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出席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也就是外界常说的中欧峰会。由于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和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也使得本届中欧峰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目前来看,本届中欧峰会有三大重要的意义,但欧洲方面也有三个小动作值得高度关注。从意义的角度来看: 第1,这次峰会意味着中欧关系开始克服障碍,逐步走向正轨。之前的几年,由于涉疆问题所导致的互相制裁,以及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观点差异,中欧关系遭遇了极大的障碍。目前来看,在此次峰会之前,中欧已经解除了互相制裁并恢复了议会交往限制,为中欧关系重新走上正轨,开了一个好头。 第2,这次峰会也意味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新的变化方向。在中方看来,中欧双方都是世界多极化当中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伴随着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出台,中欧在推动全球多极化方面拥有共同的利益。而从全球战略格局上来看,中欧走近的确是一个新的变化,能够对美方构成一定的牵制和制约。 第3,这也是欧洲所谓“战略自主”的最新表现。中方在对欧洲的多个发言当中,都提出希望欧洲能坚持战略自主。而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这次访华的行程,恐怕就是其战略自主性的最主要体现,尤其是向美国方面展示——如果特朗普持续向欧洲施压,欧洲就会转向中国。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次中欧峰会的议程背后,也有三个特殊的小动作和小心思,值得我们关注: 其一,在冯德莱恩访华之前,7月23号她会先去日本,和日本首相石破茂共同举行日欧峰会; 其二,这次冯德莱恩等人访华的时间只有7月24号一天,比之前外传的日期减少了一天,可见还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其三,欧盟刚刚公布了新一轮对俄制裁名单,其中首次包括了两家中国银行。 因此,对于像欧洲这样的重要战略力量来说,它必然也是两面下注、多面结盟的。不能期待我们和欧洲在所有问题上保持一致,但关键的是如何利用特朗普时代的特殊性,努力争取中欧双方在保持全球化进程、确保国际贸易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