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齐白石儿子家被划为地主,财产充公,面临批斗枪毙。这位著名画家曾是贫苦出身,后因画艺出名,财富积累。即使富裕,他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方式。在他看来,财产主要用于购置土地,尤其是在解放前,他已经拥有相当规模的财产。 齐白石186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户穷苦人家,家里土墙草屋,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挑水砍柴,脚上常沾着泥巴。后来学了木雕,刻刀在木头上划出花鸟草虫,慢慢有了名气。他又自学画画,夜里点着油灯临摹古画,练得手酸眼花。清末民初,他的花鸟画有了自己的味道,简洁生动,特别受人喜欢。他北上北京,靠卖画谋生,穿着粗布衣衫,攒下的钱大多用来买田地,成了湘潭小有名气的地主人家。尽管有了钱,他还是保持老习惯,吃饭简单,穿衣朴素,生活跟穷时候差不多。 1950年,全国掀起土地改革,湘潭也不例外。土改工作队进村,挨家挨户查田产,划分成分。齐白石的长子齐良迟因为继承了父亲的田地,被划为地主。齐家的田产被全部收归国有,佃户交的押金也被冻结,家里经济一下子断了路。村里传出风声,齐良迟可能要被批斗,甚至有更严重的后果。消息传到北京,齐白石坐不住了。他虽然年近九十,身体还硬朗,听说儿子有难,赶紧提笔给毛泽东主席写信。信里没多提自己的名气,只讲了家里的情况和田产的来历,恳请能给儿子一条生路。 信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认真看了。他明白土改是新中国的大政策,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民的利益,不能因为齐白石的名气就搞特殊。齐白石的画作名扬四海,但他儿子的情况得按政策来,不能徇私。毛泽东在信上批了字,指示湖南地方认真调查,严格按土改政策处理,绝不能因为齐白石的身份就网开一面。这封批示很快送到湖南省政府,地方干部接到指示,开始核查齐家的情况。 湖南湘潭的土改工作队扎根在村里,翻看了齐家的田契和账本。齐家的田产确实不少,大多是齐白石卖画攒钱买来的。工作队查得仔细,发现齐良迟名下的田地来源清楚,租赁给佃户的记录也齐全。一些干部知道齐白石的名声,觉得这事不好办,私下议论能不能稍微从轻处理。但更多干部态度很坚定,土改政策是铁律,谁也不能例外。他们核对了每一块田的面积和租约,确认齐良迟的地主成分没得跑。 村里开了几次会,齐良迟被叫去说明情况。工作队把政策讲得清清楚楚,田产要充公,地主成分也得定下来。齐家的田地被收走,分给了村里的贫农,佃户的押金也归了公。齐良迟虽然被划为地主,但工作队查到他没有欺压佃户的行为,也没干过什么恶事。考虑到这些,干部们在定成分后没对他进一步严惩,算是保住了性命。 北京的齐白石一直在等消息。听说儿子没事,家产虽没了但人平安,他总算松了口气。土改的浪潮下,齐家只是千千万万家庭中的一个,田产没了,日子还得过。地方干部的处理结果报到省里,又转到中央。毛泽东看了报告,觉得湖南的干部干得不错,既守住了政策底线,又没一刀切。他在一次会上提到这事,表扬基层干部处理得当,还总结了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以公济私。这三句话后来被记下来,成了土改中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