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越战英雄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抱住,千钧一发之际,何学高为了不当俘虏,奋力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想要和敌人同归于尽,随着一声巨响,两名越军被炸的粉身碎骨,而何学高奇迹的活了下来! 在这年的2月19日拂晓,坂洋村弥漫着硝烟与血腥气。 21岁的何学高被两名越军死死按在泥地里,对方沾着血沫的牙齿几乎啃上他的脖颈。 就在枪托砸向他太阳穴的刹那,这个身高仅1.58米的战士用牙齿咬开手榴弹拉环。 在三秒后,爆炸的火光吞噬了敌军,弹片削断他右腕的瞬间,鲜血喷溅在腰间的光荣弹袋上,那里还躺着最后一枚卵形手榴弹。 何学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级战斗英雄,以其在1979年在592高地战斗中的英勇表现闻名。 话说在潮湿的老山猫耳洞里,新兵们总被叮嘱在领口缝制特殊挂带。 卵形铸铁外壳紧贴锁骨,无柄手榴弹的冰凉触感成为南疆前线标准配置。 军械员分发时反复强调,延期三秒半,够你们喊句口号! 而这揭穿了所谓特制零点七秒光荣弹的传言,这是战士们用生命验证的,不过是普通制式装备。 当选择82-1式而非带保险销的82-2式,源于最朴实的考量,前者光滑卵形外壳不会在匍匐时硌伤皮肉。 当何学高在战前将260克的手榴弹塞进自制布袋,班长拍着他肩膀笑言,小个子带着倒省布料,不料竟成战场救命的伏笔。 之后当坂洋村战斗打响时,何学高所在的突击排陷入交叉火力网。 眼看战友在机枪扫射中倒下,他抓起两枚手榴弹扑向东南侧火力点。 就在炸毁机枪掩体的瞬间,两名越军从弹坑跃出将他锁喉按倒。 为了兄弟们,为了不当俘虏他此时的已经做好了决定。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此时他的身高劣势反成生机。 当敌人以为制服了这个小个子,何学高趁机用牙齿完成致命操作。 三秒延期成为精准计算的武器,他低头咬住拉火绳猛扯,心中默数两秒后突然松劲。 正欲拖走他的越军被诱至最佳杀伤位置,破片瞬间贯穿两人胸腔,而蜷缩成团的何学高仅失右掌。 之后的他失去了意识,等他再次醒来是在野战医院截肢手术台上,何学高昏迷中仍高喊投弹。 医生从他血肉模糊的作战服口袋发现被血浸透的遗书,爹,儿若带伤回来,您莫嫌丑。 七个月后,他挂着空袖管站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等功勋章别在衣襟,邓先生握着他仅存的左手说,这才是真英雄。 这枚改变命运的手榴弹并非孤例。 在14军周忠烈在142高地拉响腰间两弹,与四名越军同归于尽,军林祖武身陷重围时引爆光荣弹,破碎弹片嵌入阵地焦土。 据军工日志记载,仅1984年老山战役,就有23名战士以同样方式殉国,他们平均年龄19岁。 而身高仅1.58米的何学高,凭借顽强意志和军事技能成为连队标兵,虽因身体残疾无法继续战斗,但其精神至今被军界和民间所铭记。 2015年南疆烈士陵园,何学高用残肢抚过康玉明墓碑。 这位曾在者阴山拉响光荣弹的战友,如今长眠于花岗岩下。 当小学生问及为何选择赴死,何学高举起假肢展示机械关节,看这铁骨头里,还嵌着当年弹片。 当博物馆玻璃柜里的手榴弹渐生铜锈,年轻面孔已不识光荣弹称谓。 唯见南疆陵园祭扫时,白发母亲仍将卵形石子供于碑前,那是儿子留给世间最后的三秒抉择。 在和平年代回响成永不褪色的尊严宣言,军人骨气从不在杀伤速度,而在从容赴死的刻度 向最可爱最伟大的他们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美好生活。 主要信源:(对越作战军械档案《82式手榴弹战术手册》何学高口述《残缺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