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孟加拉国明确表态:巴基斯坦从中国不管采购何种装备,孟加拉国便会紧跟采购,用于联手

孟加拉国明确表态:巴基斯坦从中国不管采购何种装备,孟加拉国便会紧跟采购,用于联手对抗印度,除歼-10C目前因资金问题暂未列入采购清单外,坦克、装甲车、无人机、防空系统以及最新的SH-15卡车炮等装备,孟加拉国均计划采购。   其实这招挺聪明,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对头,常年军事对峙,所以巴铁买的装备,基本都是专门针对印度设计的,孟加拉国和印度虽然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两国在边境、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上也有摩擦。   既然巴基斯坦已经帮"测试"过哪些武器好用,孟加拉国直接"跟风",既省了挑选的麻烦,还能让印度头疼,毕竟同样的武器,印度得在东西两线同时防备。   比如,巴基斯坦买了中国的"红旗-16"防空导弹,部署在印巴边境,专门对付印度的战机。   没过多久,孟加拉国也买了同款,摆在印孟边界,印度空军要是想从东边搞点动作,就得面对和西线一样的防空系统,战术上就被限制住了。   这几年,中国武器在南亚特别受欢迎,除了价格实惠,还有个关键原因,兼容性强,巴基斯坦用惯了中国的坦克、无人机,孟加拉国跟着买,后勤维护、人员培训都能"蹭"巴铁的经验,甚至两国的零件都能互换,比如,孟加拉国海军买的护卫舰和巴基斯坦的是"兄弟型号",很多部件通用,维修保养方便多了。   无人机更是典型例子,巴基斯坦用中国的"翼龙-2"在克什米尔侦察印度军队,效果不错,孟加拉国也买了几架,用来巡逻边境,更绝的是,两国的无人机数据还能共享,等于间接联手盯防印度。   孟加拉国军费有限,没法像印度那样大手笔买买买,所以采购策略很务实——挑重点、分期买,比如新型的SH-15卡车炮,性能强、机动性好,但价格不便宜,孟加拉国就分批采购,先买一批形成战斗力,等资金宽裕了再补货。   另外,孟加拉国还玩了个高招——跟中国搞联合生产,比如装甲车,不直接全进口,而是引进生产线,在国内组装,这样既能学技术,又能降低成本,还能带动本国军工产业,一举多得。   眼看中国武器在南亚越来越吃香,美国和俄罗斯也坐不住了,美国最近批准向孟加拉国卖二手反潜机,俄罗斯也主动提出帮他们升级老式战机,明显是想分一杯羹。   但对印度来说,最难受的不是别人卖武器,而是同样的装备出现在两条战线上,以前只需重点防范巴基斯坦,现在孟加拉国也装备了类似的武器,印度军方不得不分散资源,东西两边都得防,压力倍增。   孟加拉国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花小钱办大事",用有限的军费,最大化提升对印度的威慑力,短期来看,这招很有效,但长期可能会面临两个问题:   过度依赖中国装备,万一国际局势变化,或者技术更新换代,可能会被卡脖子。   印度可能改变策略,如果新德里觉得东西两线压力太大,可能会调整对孟加拉国的政策,比如拉拢或施压,减少对抗。   不过,现在的趋势很明显:南亚的军备竞赛已经进入新阶段,不再是单纯的"印巴对抗",而是"中印影响力之争",中国武器卖得越多,印度就越焦虑,而印度越施压,周边国家就越想找中国买装备自保,这个循环,短期内恐怕很难打破。   孟加拉国的策略,其实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经典生存之道,借力打力,既然单挑印度没胜算,那就找个"模板"照着学。   巴基斯坦和印度斗了这么多年,哪些武器好用、怎么用最有效,早就摸透了,孟加拉国直接"复制粘贴",既省时省力,还能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这种策略也有风险,如果哪天中印关系缓和,或者美国、俄罗斯加大拉拢,孟加拉国的"跟风采购"可能就得调整,但就目前来看,这招确实让它在南亚的军事天平上,给自己加了个不小的砝码。   随着孟加拉国经济持续发展,其军费预算可能逐步增加,未来或将减少对外国武器的仿制,转而根据自身需求研发定制化装备,这种转变一旦实现,将直接影响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