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干掉阵风战机,根本不用A射B导,就是简单粗暴的一刀砍翻 最近网上有个热乎讨论:歼-10C和法国“阵风”战机对战,根本不用搞什么“先让队友打掩护,再绕后偷袭”的复杂战术,直接靠自身性能就能“一刀砍翻”。这话说得直白,但还真不是吹牛——从航电到武器,从机动性到反应速度,歼-10C在不少关键指标上压着阵风一头,真要打起来,确实是“硬实力碾压”。 先说说歼-10C的“眼睛”有多尖。它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比阵风的无源相控阵雷达远不少,能同时盯住100公里外的多个目标,连F-35的隐身涂层都能“看个大概”。阵风虽然也能打超视距,但雷达锁定目标的反应速度慢半拍,等它发现歼-10C时,歼-10C的PL-15E中远程空空导弹早已经“锁喉”了。就像你拿望远镜看远处,人家早用狙击枪瞄准你了,等你举起枪,子弹都飞过来了。 再看“拳头”硬不硬。歼-10C挂载的PL-15E导弹,射程145公里,速度快5马赫,末端机动过载能到60G——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导弹能以每小时6000多公里的速度,在最后一秒突然“急转弯”,躲开敌机的干扰弹,直接撞上去。阵风的“流星”导弹虽然射程更远(150公里),但速度只有4马赫,末端机动性也差一截。更关键的是,歼-10C的导弹能“发射后不管”(Fire-and-Forget),发射后不用一直盯着目标,飞行员能腾出手干别的;阵风的导弹却得“盯着打”,万一被干扰,很可能“脱靶”。 最让阵风头疼的,是歼-10C的“狗斗”(近距格斗)能力。歼-10C用了鸭式气动布局,推重比超过1.1,滚转速度比阵风快15%。近距空战中,滚转快意味着能更快抢占有利位置,把机头对准敌机。阵风虽然是多用途战机,但设计时更侧重对地攻击,空战机动性被“带偏了”——它的三角翼布局虽然省油,但高速滚转时容易失速,飞行员得费老大劲才能控制住。歼-10C的飞行员训练里,专门练“眼镜蛇动作”“筋斗”这些高难度机动,真到了狗斗阶段,阵风根本跟不上节奏。 那为啥说“不用A射B导”?因为歼-10C自身就是“全能选手”。它的航电系统集成了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能主动干扰敌方雷达和导弹;机腹下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既能扫描又能跟踪,相当于给战机装了个“透视眼”。这种情况下,歼-10C完全可以靠自己“单挑”,不需要队友帮忙吸引火力或者干扰敌方。 当然,阵风也不是吃素的——它能挂载核弹、巡航导弹,对地攻击能力比歼-10C强;航电系统也够先进,能同时指挥无人机作战。但空战是“一寸长一寸强”,在超视距打击和近距格斗这两个核心环节,歼-10C的优势太明显了。就像两个拳击手,一个擅长远距离刺拳,一个擅长近距离勾拳,真要打起来,远距离刺拳先把对方打趴下,后面的勾拳根本用不上。 说白了,歼-10C的“一刀砍翻”,靠的不是花里胡哨的战术,是实打实的硬实力。从设计之初,它就盯着“空优战机”的定位,把雷达、导弹、机动性这些核心指标磨到了顶尖。阵风虽然是“多面手”,但在专精空战的领域,还是被歼-10C“降维打击”了。#歼-10C# #歼-10CE# #印巴歼-10c# #歼-35C# #歼10CE# #歼 10#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