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671年,长安皇宫深处,几名年轻宫女忽然被禁足。她们神情紧张,腹部微隆,脸色发白

671年,长安皇宫深处,几名年轻宫女忽然被禁足。她们神情紧张,腹部微隆,脸色发白。消息很快传到了高坐朝堂的武则天耳中——这些丫鬟不是别人,正是太平公主的贴身人。再细查,不止一个,竟有数人怀孕,且已数月。武则天眉头紧锁,她敏锐地嗅到一股混杂着欲望与背叛的气味。她命人彻查。结果揭开后,她沉默良久,最终冷声一句:是武敏之。

武则天刚刚坐稳皇后之位,朝廷渐渐向她倾斜。太平公主自小聪慧,被寄予厚望,跟随母亲住在长安皇宫深院之中,身边丫鬟仆从数十,打理衣食起居。

宫中的女人,是被围墙困住的花。再高贵的身份,也掩盖不了长年寂寞。太平公主虽非闲人,却不能阻止她的内侍私下里涌动欲念。

671年春,几个年轻丫鬟相继出现异样。呕吐、困倦、腹部胀大……最初没人声张,她们自己也不敢说。可毕竟是内宫,太医常来查体,宫女一有异状,便难藏。

很快,多个丫鬟几乎同时被诊出怀孕。这不是巧合。更不是意外。这是长期接触之后的结果。

太平公主震惊。她无法接受,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竟被人私自“染指”。她求母亲处理。可她没想到,这事的源头,竟指向母亲最宠的亲人。

武则天听说之后,没有立即发火。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是丫鬟们自己的主意。她开始调遣内廷监察,锁宫门,查日常记录。谁进谁出,何时来过,宫门前哪天站的是哪位侍卫……全被翻查。

她一点点摸排,最终得知,有一个名字频繁出现在太平公主院前的记载中。这个人,不是普通内侍,而是她的亲外甥——武敏之。

他是武顺的儿子,因母亲为武则天亲姊,得宠多年。年纪轻轻就封爵入朝,权柄不小。

查下去才知道,他在太平公主府出入已有两年。表面理由是“探视表妹”,实则常与侍女往来不清。有的丫鬟甚至被“送去”陪夜。

一切被戳穿时,武则天依旧沉默。可她身边的近臣却知道,越是安静,越是杀气逼人。

她不是在想怎么惩罚那些人,而是在想,如何收拾这个“武家之耻”。

消息压不住了。几名怀孕丫鬟在宫中走动时被看见,传言满天飞。有人说是内廷太监施暴,也有人说是公主纵容情人私通。但太平府中人清楚,这不是普通丑事,是足以动摇家族根基的雷。

武敏之并非小吏。他被封为周国公,朝中官员,手握实权。如今被曝在宫中乱搞,不只是乱性,更是藐视皇命。

武则天终于发话。所有涉事丫鬟押回内廷,分别讯问,逐一对证。谁与谁接触过几次,时间何时,是否有安排,是否被威胁……查得极细。

武敏之百口莫辩。他自以为背靠皇后,太平之表亲,宫中行走不必避讳。可如今他才明白,宫廷就是深渊。哪怕你姓“武”,哪怕你是“自己人”,一旦越界,就没人保你。

最终,武则天下令:撤其爵,夺其官,流放岭南。不得回京,不得通书信。

武敏之被送走那日,是大雨天。没人送行,没人说话。他身披囚衣,低头沉默。京城人悄声传讲,有人暗笑他“色胆包天”,也有人唏嘘“家门不幸”。

太平公主从此府中大整,旧人尽遣,新人严选。她知道,这件事不仅让母亲蒙羞,更在朝中让“太平系”成了笑柄。

武则天的震怒未减。她在朝会上罕见提起宫中“教化之败”,下旨整顿所有亲王府邸与亲属家院,严查仆役出入,连一口茶水都需登记。宫中气氛一度压抑至极。

这是一次权力清洗,也是一次家族整顿。武则天对自己人下手最狠——正因她太明白,一旦底线放松,宫中就会沦为后宅闹剧。

她扶持武家崛起,却不允许有人败坏她的旗号。

而这一年,也成为武则天统治逻辑的分水岭。她不再容忍血缘干扰政务,哪怕是外甥、女儿,也得听话、守规矩。

从此,太平公主府变得异常安静,再没有丫鬟出事,也没有亲戚上门。武敏之,彻底成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