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0年6月,毛主席得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窜访台湾的消息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

1960年6月,毛主席得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窜访台湾的消息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艾森豪威尔要来台湾,礼尚往来嘛,我看就准备7万发炮弹迎客吧。” 6月18日,就在艾森豪威尔的专机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接受蒋为他准备的五十万人盛大欢迎仪式的同时,海峡对岸,一场特殊欢迎礼如期而至。 福建前线的数百门大炮同时怒吼,炮弹呼啸着飞向金门。但奇怪的是,炮弹专挑无人区、空旷地和海滩落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声势浩大却目标明确。 这场被后世称为六一七炮战的行动不是军事打击,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武装宣传,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示威。 这场炮弹迎宾的背后,是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棋局中,一次极其高明的战略出击。主席的考量,远不止于简单的亮肌肉,这是对美国切香肠式干涉我们内政的直接回击。 自朝鲜战争后,美国将台湾纳入其西太平洋防御链条,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不断向台湾当局提供军援,试图将台湾分裂出去,这是新中国绝不能容忍的底线。 艾森豪威尔的这次访问,正是美国试图将这种干涉合法化、常态化的危险一步。我们必须用最响亮的方式告诉华盛顿,此路不通,炮声就是最明确的警告。 这场炮击也是打给蒋看的。当时的蒋,虽然接受着美国的援助,内心却充满了矛盾。他始终抱着反攻大陆的念头,千方百计想把美国拖入一场与大陆的全面战争。 而美国人只想利用台湾作为棋子,遏制我们,却绝不愿意为了蒋而与一个大国直接开战。 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中,美军护航舰队一遇炮击便立刻后撤的场景,已经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这次炮击就是要再次敲打,让他明白,依靠美国人来实现野心,终究是镜花水月。 同时,通过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将中美矛盾转化为中国内部矛盾,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 更深层次的考量,则在于粉碎美国当时正在酝酿的一中一台的阴谋。艾森豪威尔政府内部,包括后来的肯尼迪政府,一直有股势力主张让蒋放弃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台湾海峡为界,制造永久分裂的既成事实。 我们用炮击的方式将金门、马祖与大陆紧紧捆绑在一起,就是向全世界宣告,金马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大陆与金马之间的炮战,是内战的延续。 只要炮声还在,就意味着中国的统一进程没有终结,任何想在台海划线的图谋都无法得逞。 这便是著名的绞索政策的延续,将金门、马祖这条绞索套在美国和台的脖子上,我们随时可以拉紧,让他们动弹不得。 这场独特的欢迎仪式,效果立竿见影。艾森豪威尔在台北的访问过程异常尴尬,许多公开活动被迫取消。 他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与蒋会谈,想必心情复杂。不到24小时,他就匆匆登舰离开,这场本想展示美台亲密关系的秀场,最终在我军的炮声中草草收场。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雁默:特朗普亚洲行台湾有何反应?不如回忆艾森豪威尔访台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