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到了娘家,丈夫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照片,

1973年,女知青黄丽萍带着农村丈夫回到了娘家,丈夫一进门,就看到了墙上的照片,他大吃一惊,急忙询问妻子,得知这竟然是妻子的父亲,没想到,他立马向妻子提出了离婚,这究竟是为什么?

黄丽萍的男人叫张强,刚踏进宁波那座精致的老宅子,就浑身不自在。

城里娘家的地板亮得像镜子,饭菜也讲究,跟他北大荒的土疙瘩窝一比,简直是神仙地方。

他正拘束地坐着,眼睛扫到了墙上挂的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里是个穿军装的男人,腰杆笔直,气宇轩昂,眉宇间带着战场冲杀出来的霸气。

张强心口一跳,脱口就问:“这谁呀?”黄丽萍淡淡回了一句:“我爸,黄思深。”

这下张强脸都白了,腿肚子直发软,半天憋出句话:“咱俩……还是离了吧。”黄丽萍愣住了,她知道丈夫老实本分,可没想到这照片能捅出这么大窟窿。

往回倒几年,1969年那会儿,一场“上山下乡”的大风刮遍了全国。

19岁的黄丽萍生在宁波,爹妈是文化人,家里虽说不大富大贵,也吃穿不愁。

老爹黄思深早年是红军长征老将,打过鬼子、扛过解放,家里从不多提这事,就怕在特殊年代惹麻烦。

可小姑娘热血上头,死活报名要去北大荒“支援边疆”,爸妈愁得几天睡不着觉。

但挡不住啊,黄丽萍举着红彤彤的报名表,一股脑扎进了黑土地。

火车开进北大荒时,她被眼前的荒凉镇住了,不是庄稼地,是泥坑连天,风雪盖头的地方。

城里长大的姑娘哪儿受过这份罪?干农活时,锄头一抡,嫩手就冒出血泡,晚上拿针挑破了裹上布条,眼泪硬是咽下去。

日子太苦了,想家想到偷偷抹泪儿,可连张回宁波的火车票钱都掏不起。

好在那里的老乡热乎心肠,村里刘婶子看这姑娘可怜,琢磨着给牵个线,就介绍了本村的张强。

张强这人吧,别看是土生土长的北大荒农民,性子却稳重,小时候在县城读过书,算个半拉子文化人。

可惜他爹走得早,孤儿寡母守着几亩薄地,活得跟草一样朴实。

黄丽萍见他第一面,就被那股子踏实劲儿打动了,荒天野地里,俩人聊天儿扯起看过啥书、挨过啥饿,心里一热乎。

慢慢地,黄丽萍放下了宁波小姐的架子,和张强搭伙干活儿、并肩啃窝头。这感情熬出来的,比啥都结实。

1971年,两个苦命人在北大荒成了家。

第二年,儿子呱呱落地,土屋子里总算有了笑声。

日子熬出了亮堂,可黄丽萍心里的结还打不开,九年了,爹娘长啥样儿都快忘了,那份牵肠挂肚,硬生生被80块钱路费挡着。

终于,1973年开春,夫妻俩省吃俭用攒够了钱,坐绿皮火车奔了宁波。

娘家的门一开,黄丽萍“哇”一声就扑进爹妈怀里,眼泪跟决堤似的。

九年委屈一下子化成水,全在亲爹娘的肩膀上流干了。

可张强呢?站在那儿像个木头人。

他心里早发毛了,老宅的味儿、爹娘的气派,都告诉他,这人家不一般。墙上那张戎装照片一照眼,张强的脑瓜子“嗡”一声炸开了。

他知道岳父是军人,可哪想过是长征将领黄思深!黄丽萍从没提过爹是啥将军,只说是普通老兵。

张强心里翻江倒海:自己是个种地的穷汉子,咋配得上将军千金?他怕啥?怕门不当户不对,怕被人笑话,怕这份夫妻情到头来一场空。他

拉着黄丽萍袖子,憋红了脸:“我真不知道你家这分量……我高攀不起,离了对你好。”

黄丽萍没哭没闹,沉默了好几天。

宁波的天暖风吹着,爹娘留他们多住些日子。

那照片像根刺儿钉在张强心里,但黄丽萍只是把丈夫拉到爹面前,让老人家拍了拍女婿的手。

她看着父母眼里的心疼,又看着丈夫那份自卑劲儿,做了决定:短聚之后,牵着张强的手回了北大荒。

1979年政策变天,知青大返城,宁波来信催她回家。张强闷头抽旱烟,叹口气:“回去吧,别惦记咱爷儿仨了。”

黄丽萍喉头一紧,转头望望窗外,地里麦浪滚滚,儿子和闺女追着鸡鸭跑,丈夫在灶台边忙活的身影映在余晖里。她没跟人商量,写了封信寄回宁波:“爸妈,我在这儿扎了根儿了。”字儿写得稳稳的。

那封信寄出,黄丽萍再没回头。

北大荒成了她的战场,和张强一起开地育苗、养鸡养猪,把当年的荒甸子变成连片庄稼地。

城里抚琴画画的手,早练得比老茧还硬实。

姑娘们背后说她傻,可她知道——父亲征战疆场,守护的是山河家国;她坚守这片黑土地,守护的是土炕热饭、娃的笑声、丈夫的粗糙手掌。

这日子平淡如泥巴,可种得出人心里的安稳。

那场提离婚的事儿,张强一辈子没再提,倒是干活更卖力了。

直到多年后黄丽萍病倒在床,张强熬着夜守她,才嘟囔一句:“我对不住你啊,当初咋就瞎想了……”黄丽萍咧嘴笑了:“啥将军不将军的,咱这黑土窝窝的烟火气,不就比啥都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