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能需要加快对柬埔寨“行动”了。洪森这是想让东南亚国家看看,把中国的铁杆盟友搞得“一团糟”,中国也拿他没辙! 洪森突然在公开场合放话,说要重新评估和中国的几个合作项目。这话一出,河内和马尼拉的外交官们都竖起了耳朵。他们在南海跟中国闹了不少别扭,一直想看看中国的铁杆盟友要是出点状况,北京会怎么应对。 要知道,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现在可是柬埔寨的“经济发动机”,175家企业入驻,年进出口额超过24亿美元,直接带动西哈努克省50%的经济产值;德崇富南运河项目更是投资17亿美元,建成后能让柬埔寨彻底摆脱对越南港口的依赖,这可是柬埔寨首个连接湄公河和海上航线的历史性工程。 更夸张的是,澳门企业刚宣布要在国公省砸下103亿美元建国际新城,五星级酒店、深水港口、主题乐园一应俱全,这手笔比某些小国全年GDP还高。现在洪森突然说要重新评估这些项目,相当于在中柬合作历程里放了把火,明摆着跟中国过不去。 但这里面有个关键问题:洪森真的想跟中国翻脸吗?2023年5月他还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10周年庆典上拍着胸脯说“中国是柬埔寨唯一能依靠的国家”,还反问“如果中国不提供疫苗,我们有疫苗可以打吗?”。 更绝的是,他直接把中柬合作成果列了个清单:金边-西港高速公路通车、暹粒新国际机场试飞、西港-香港海底光缆铺设,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工程”。 还有今年4月的中柬联合声明,双方不仅续签了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还敲定了“工业发展走廊”和“鱼米走廊”的具体合作方案,连云壤港的联合保障中心都开始练兵了。这前脚刚签完“生死状”,后脚就说要“重新评估”,洪森这出“变脸戏”演得有点突然。 其实,洪森这招在东南亚政坛不算新鲜。2015年他就曾暂停过中柬合建的戈公省水电站项目,理由是“发电量过剩”,结果第二年就悄悄重启,还拉着中国企业追加投资。这次德崇富南运河项目刚开工就传出要调整,说是挖到了古迹需要改设计,结果中柬双方一边改图纸一边继续施工,项目进度愣是没耽误。 明白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洪森在跟中国谈条件时的“常规操作”——先放个狠话制造点压力,然后在谈判桌上多要点好处。比如西港特区现在有近3万个就业岗位,90%都是柬埔寨本地人,但洪森最近一直在念叨“技术转移”,暗示中国企业得把核心技术留下点。 不过,这次洪森的“表演”确实有点过火,尤其是在南海局势敏感的时候! 越南和菲律宾最近在南海小动作不断,越南一边劝菲律宾“别跟中国硬刚”,一边又跟菲律宾签了海岸警卫队合作协议,摆明了想两边讨好。这时候洪森突然“闹脾气”,河内和马尼拉自然要借机炒作,想看看中国会不会因为“后院起火”而在南海让步。 但他们可能忘了,中柬合作的“压舱石”可不止这些项目。2025年上半年,中柬贸易额同比增长19.9%,中国对柬投资占柬埔寨外资总额的63%,连柬埔寨的电力供应60%都来自中国援建的水电站。真要把中柬关系搞砸了,最先倒霉的可不是中国。 最让河内和马尼拉失望的是,洪森的“表演”并没有得到东南亚国家的广泛响应。泰国忙着跟中国谈高铁项目,老挝在中老铁路通车后直接把人民币当“第二货币”,连马来西亚都在南海问题上保持低调,反而跟中国签了棕榈油采购大单。 为啥?这些国家心里清楚,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跟中国闹翻了没啥好处。就像越南,虽然跟美国签了贸易协议,但转头就向中国申请83亿美元的铁路贷款,摆明了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说到底,洪森这出“重新评估”的戏码,不过是东南亚政坛常见的“讨价还价”策略。中国在柬埔寨的投资已经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西港特区到云壤港,再到德崇富南运河,每个项目都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 洪森心里明白,真要把中柬关系搞砸了,柬埔寨的经济立马就得“断氧”。而中国也早就摸透了洪森的套路,一边继续加码投资,一边在安全领域“润物细无声”地渗透。 至于河内和马尼拉的“看戏群众”,他们可能得失望了——这出“中柬博弈”的大戏,最后大概率会以双方“各退一步”收场,而南海的局势,该怎么折腾还得怎么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