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

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下令烧毁全部文件,并准备进行殊死一战,万分紧张之时,一位地主突然站出来。

胡之杰这个人,早年出生在四川,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他投身辛亥革命,从基层干起,加入武昌起义的队伍。 革命成功后,他进入川军系统,一步步从士兵爬到军官位置。1920年代,他当上川军第一师师长,带领部队参与地方军阀的拉锯战。 那时候军阀混战频繁,他统领士兵处理各种冲突。1930年代,蒋介石开始整顿军队,把一些地方将领调到中央,胡之杰也被安排到南京参谋总部任职,负责一些后勤和规划工作。 没干多久,他就觉得不适应那种环境,选择辞职回老家。回到湖北大悟县宣化店一带,他开始经营土地,当起大地主,雇佣佃户耕种田地,过上相对平静的日子。 抗日战争时期,他没卷入太多战事,保持低调,提供一些物资给路过的部队。战后,他继续管理地产,跟当地人打交道,交换农具和种子,日子过得稳当。 胡之杰身材魁梧,穿着简单长袍,步子稳健,在乡村小路上走动,观察庄稼长势。1946年夏天,战局又乱起来,他在家乡附近听到风声,关注周边部队动向。这段经历让他从军旅转到乡村,但过去的军中人脉没断,这点后来派上大用场。

胡之杰的军旅生涯不算短,他从辛亥革命起步,那场革命推翻了帝制,他作为普通一兵参与其中。之后川军内部重组,他凭借表现升迁,负责训练和作战指挥。 1920年代的军阀时代,四川地区派系林立,他带领第一师应付各种小规模战斗,维持地方秩序。蒋介石统一军队时,把他调到南京,参谋总部的工作主要是文件处理和部队调度。 他在那没待长,很快就申请离职,原因是个人适应问题。回乡后,他买地置业,成为宣化店的大地主,管理几百亩田地,雇人耕作收租。 日常事务包括巡视农田,处理佃户纠纷,生活节奏慢下来。抗日时期,日本军队入侵,他没直接参战,但偶尔支援抗日力量,提供粮食和情报。解放战争爆发前,他已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身体硬朗,继续在家乡经营。 胡之杰的转变从军人到地主,反映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军中积累的关系网,在关键时刻成为救命稻草。他没忘旧日部下,这点在1946年的事件中体现出来。

1946年夏天,中原地区国共冲突升级,一支解放军旅级部队执行牵制任务,部队有6000官兵,由皮定均指挥。他们携带大量机密资料,包括电报码本和地图。 进入河南湖北交界地带时,遭遇国民党整编七十二师的包围,对方三万多人,装备精良。敌军在丘陵和平原设下层层防线,飞机侦察不断。 皮定均评估后,下令销毁所有文件,避免落入敌手。战士收集纸张,烧成灰烬,确保无一遗漏。之后,全员准备作战,检查武器弹药。 就在这时,本地地主胡之杰前来求见,他说明身份,指出敌师长傅翼是自己川军旧部,从营长升到团长。胡之杰提出去敌营劝说,旅长同意这个冒险计划。 胡之杰前往敌营,见傅翼,直言内战消耗国力,无益于民族。傅翼听后调整阵地,在一个方向撤出防线,留出通道。解放军发现变动,分批通过,全员安全脱离。整个过程敌方没开火,这支部队得以保存实力。

事件发生在宣化店附近,解放军部队为掩护主力转移,深入敌区。国民党部队合围迅速,人数优势明显,火力覆盖全面。 皮定均的决定烧毁文件,是为了保护更大范围的作战计划。胡之杰的出现出人意料,他作为前川军师长,人脉深厚。傅翼当年在他手下干活,两人关系不浅。 胡之杰去见傅翼,谈话焦点在内战危害上,傅翼最终松动,下令让开一条窄路。通道沿河边,解放军官兵有序撤出,有人背装备,有人扶伤员。 突围成功,避免了全军覆没。这件事显示出个人关系在战场上的作用,胡之杰没求回报,就这么帮了忙。国民党那边,傅翼没大肆追究,可能是顾及旧情。 解放军这边,保存了有生力量,继续战斗。这段历史后来被记录下来,胡之杰的举动成为典型例子,说明不所有地主都敌对。

突围后,这支部队整编成华东野战军第二十四军,补充人员和装备,继续参加作战。1947年5月,他们投入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合围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部队翻山推进,阻击敌援军,战斗激烈,全歼敌师,缴获大量武器。二十四军在其中发挥作用,立下功劳。战役结束,部队南下,准备更大规模行动。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二十四军集结徐州周边,挖掘阵地,参与围歼国民党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协同,部队阻敌,击溃多个师。 战役歼灭敌军数十万,解放江淮地区,推动全国解放进程。二十四军官兵表现突出,推进战场控制。胡之杰回乡后,继续农务,与村民互动,交换农事经验。 他的故居后来保存,作为遗址。胡之杰于1950年代去世,享年七十多岁。这支部队的战绩,源于那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