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发出前所未有警告:中国必须牢记印度的红线。
印度媒体《印度快报》近日发表文章,强调“平等和相互尊重应成为双边关系的基石”,但印度所谓的“红线”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印度最敏感的就是领土主权问题,尤其是中印边境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东西两段争议面积高达12.5万平方公里。
东段是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也就是中国的藏南地区,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
西段则是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面积3.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中国控制下,但印度一直不承认。
这些争议地区就像中印关系中的刺,时不时就会引发紧张局势。
比如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就是因为印度单方面在边境修路、越线挑衅引发的。
当时印军越界并暴力攻击中方官兵,结果被中方狠狠反击,最终造成中方4人牺牲,印方20人死亡。
从那以后,中印虽然举行了多轮军长级会谈,也达成了一些脱离接触的协议,但边境局势依然时不时紧张。
除了领土问题,印度对贸易逆差也特别在意。
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184亿美元,但印度对华逆差高达850亿美元,到了2024年更是涨到了103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为了减少逆差,印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甚至搞了个“自力更生”的“印度制造”计划,想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
,这些措施效果并不明显,2024年印度对华出口仅166.7亿美元,与进口的1018亿美元相比,差距依然巨大。
印度的焦虑还体现在外交策略上,一方面参与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试图在印太地区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想完全得罪中国,毕竟中国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还跑到中国示好,说中印关系改善“不受外部势力干扰”,但印度防长又在上合组织会议上拒签联合声明,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把戏,反映出印度战略界还没形成统一的对华认知。
印度这次发出警告,表面上是在强调“红线”,实际上是在释放一种信号:印度不想再单方面妥协了,希望中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能更多考虑印度的感受。
但这种警告能不能起到作用,还得看印度有没有相应的实力和诚意。
对于中国来说,领土主权是核心利益,不可能让步,但也一直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就像外交部说的,中印作为两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相互支持与成就”,前提是印度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你怎么看待印度的这种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