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但是登记结婚那天,他却拉着战友的

1981年,著名作曲家徐沛东向女友崔静求婚成功,但是登记结婚那天,他却拉着战友的妻子去办结婚证,崔静知道后不仅不怪他,反而对他更好。 徐沛东与崔静的相识发生在1980年,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前到中国歌舞剧院实习,排练场里他调整乐谱,她负责扬琴部分。第一次合作时,他站在指挥位挥手,她低头拨弦,眼神偶尔交汇。实习期间,他们讨论音乐细节,他递过汽水瓶,她接住后擦拭瓶口。实习结束,他返回福州军区,几个月后借调回北京参与舞剧《宝莲灯》,排练中他指挥全团,她在乐队席位拨动扬琴。 休息间隙,他帮她搬扬琴箱,箱子边缘划伤他的手,她取出布条裹上。演出后,他在剧院门外等她,开口表达意愿,她点头同意,两人开始通信,每周他写信寄出,她回信及时。这段关系面临阻碍,崔静父母听说对方是外地人,家庭条件一般,便多次劝说,亲戚也提及北京本地选择多。徐沛东父母担心北京女孩适应不了南方生活,安排相亲,他每次拒绝后打电话给崔静。1981年,他在电话中提出结婚,她直接答应。徐沛东向崔静求婚后,两人商定办理手续,那时他户籍在福州,需要双方到场。崔静在北京歌舞剧院排练厅忙碌,灯光照射下她拨动扬琴弦,汗水从额头滑落,团长布置任务让她无法离开。 徐沛东在福州宿舍踱步,手里握着电话听筒,声音急促说明情况,结婚机会有限,不能延误。他脑中浮现主意,当时结婚证无需照片,只登记姓名,便打电话联系战友,李明听后大笑,张兰爽快应允。登记当天清晨,徐沛东穿上白衬衫,头发用梳子理顺,骑自行车赶到民政局门口,张兰已等在那里,手提小包,穿着简单裙子。两人走进大厅,人群拥挤,空气中弥漫纸张味,工作人员坐在柜台后翻阅户口簿,问话时徐沛东递上证件,张兰站在旁侧点头。钢笔在表格上书写,印章盖下发出咔嗒声,证件办成,纸上写徐沛东与崔静姓名。 他接过薄纸,仔细叠好塞进口袋,走出门外阳光洒落,肩膀松弛下来,对张兰道谢,她挥手说无妨,两人分开。徐沛东返回后打电话告知崔静,她在排练间隙接听,稍停顿后笑着说同意,没有责备。之后,她对他更细致,寄去包裹中装着衣物和食物,信中多写几行问候。那时代,这种举动突出信任,他收到时拆开包裹,取出物品摆放桌上。婚礼在大连徐沛东家中举行,院子挂起红灯笼,邻居围坐桌边,空气中飘散饭菜香。预订婚车未到,他额头冒汗,四处张望,临时借来运货卡车,车厢残留草料味。 崔静穿红旗袍,脚踩鞋跟,扶着车沿爬上,没有表现出不满,亲友跟上,车子启动沿路行驶。婚后,他们分居两地,他继续在福州创作,桌上堆积乐谱,晚上灯光下修改,她在北京打理工作,偶尔通信。1984年,她怀孕,他申请调回北京,行李中带满信件,两人团聚。1985年生下女儿徐畅,她辞去剧院职位,专注家庭,煮饭时切鱼片蒸熟,他下班回家品尝。 徐沛东投入作曲,《爱我中华》完成后,排练厅响起歌声,掌声不断,新作接连推出,如《亚洲雄风》、《辣妹子》。崔静在家照顾孩子,教女儿唱歌,徐畅四岁录制专辑,声音稚嫩传出。他买二手钢琴,晚上弹奏,女儿坐在旁听。四十多年过去,他们在北京生活,他六十九岁,她稍年轻,两人黄昏时沿街散步,手挽手,回忆卡车婚礼,脸上现出皱纹。女儿大学教书,他们偶尔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