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在俄乌战争中一度试图保持中立,但随着局势持续升级,美西方国家开始将焦点转向那

中国在俄乌战争中一度试图保持中立,但随着局势持续升级,美西方国家开始将焦点转向那些与俄罗斯保持能源合作的国家。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接连发出警告,声称如果俄罗斯在50天内未能停战,那么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在内继续购买俄油的国家都将面临严厉的次级制裁。

中国对此迅速作出强硬回应,指出购买俄油是市场行为、符合法律准则,拒绝接受“强加责任”的逻辑。

而巴西与印度也纷纷表达不满,认为美国与北约的说法无异于“经济霸凌”。

俄罗斯方面则保持着异常的沉默。

无论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还是总统普京本人,都没有针对美方的威胁发出直接支持的表态。

这种不发声并非软弱,而是普京的一种精密战略安排。

普京深知,在当前全球局势极度复杂、国际分裂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印等新兴国家的自主性与战略耐力不容小觑。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能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中方并不依赖俄罗斯为其出面辩护。

普京的“沉默”一方面是避免向友国施压,保持互信。

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默许甚至是赞许,他相信中国能自行应对外交施压,不需要俄罗斯来扮演“保护者”的角色。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俄罗斯能源部长齐维列夫与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多次会晤,讨论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供应、发展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及实施联合能源项目等问题。

双方还计划在绿色能源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并在北极LNG项目、光伏组件生产及储能技术研发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在这一连串博弈中,中国、俄罗斯、美国、乌克兰,乃至印度、巴西,每一个国家都在复杂的地缘关系中寻找最有利的立场。

但所有动作背后,真实的焦点是:战争如何收场,和平如何构建,规则如何制定。

你怎么看待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