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86年老山战场,21岁女护士张茹亲吻临终烈士赵维军的瞬间震撼全国;29年后,

1986年老山战场,21岁女护士张茹亲吻临终烈士赵维军的瞬间震撼全国;29年后,她拖着病腿走遍九省,只为兑现一个吻背后的承诺。真实的《死吻》,远比照片更撕心裂肺。 1986 年的老山雨,把战地医院的帐篷砸得噼啪响。张茹攥着止血钳的手在抖,手术台是临时搭的圆桌,赵维军的血顺着桌腿往下滴,在泥地上积成小小的血泊。 这个 18 岁的甘肃兵刚从雷区被抬回来,双腿炸没了,腹腔炸开一个洞,绿脓杆菌把伤口蚀得发臭。“姐,我冷。” 他气若游丝,睫毛上挂着血珠,“兰州的黄河铁桥,我还没见过呢。” 张茹把自己的军大衣裹在他身上,大衣口袋里露出半块压缩饼干 —— 那是她省下来的口粮。 她知道没用,后送的直升机三次都被炮火打了回去,圆桌上的无影灯其实是罩着红布的手电筒,光线里飘着密密麻麻的蚊子。 赵维军清醒时总笑,说等仗打完,要带爸妈去北京,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可他夜里疼得直哼哼,却死死咬着毛巾不喊出声,张茹撞见他把铁床栏杆掰弯了,指节白得像骨头。 那个傍晚,赵维军突然精神起来,让张茹扶他坐起来。“朝西边,” 他望着帐篷外的硝烟,“我家在那边。” 他的手在空中抓了抓,像是想抓住什么,“姐,我还没跟姑娘说过话呢。” 张茹的眼泪突然决堤,她俯下身,在他额头印下一个吻,又轻轻碰了碰他的嘴唇 —— 那是这个少年短暂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吻。 他笑了,眼睛亮了一下,然后头歪了下去,手里还攥着半片没吃完的止痛片。 三天后,战地摄影师来了。“张护士,能再拍一次吗?” 他红着眼眶,“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有多难。” 张茹点点头,回到那个染着血的圆桌旁,摆出那天的姿势。 快门按下时,她望着帐篷顶的破洞,雨还在下,像在哭。 这张《死吻》后来传遍全国,有人说它 “煽情”,有人说它 “摆拍”。张茹从不解释,她把照片压在箱底,退伍后带回河南老家。 夜里梦见老山,总听见赵维军说 “冷”,醒来枕头全是湿的。 她的战地日记里记着 43 个名字,都是没来得及后送的烈士,每个人最后都说了些什么 —— 有的想妈做的饺子,有的惦记着家里的牛,还有个四川兵,说攒了三块钱,想给妹妹买个花发卡。 2011 年春天,张茹在医院查出右腿静脉曲张,医生说再拖就废了。她揣着退伍金和那本日记,瞒着家人出发了。第一站是甘肃榆中,赵维军的老家。 土坯房里,赵妈妈摸着儿子的烈士证,手抖得厉害:“他总说在部队吃好穿好,我信了。” 张茹把赵维军在医院说的话,一句句讲给老人听,说到 “黄河铁桥” 时,赵爸爸突然转身,蹲在门槛上哭,像个孩子。 四年走了九个省,她住过漏雨的山神庙,啃过干硬的玉米饼,右腿肿得穿不上鞋,就拄着拐杖走。 在湖南的一个山村里,她找到烈士周建国的父母,老人指着墙上的奖状:“我儿是班长,说要带我们坐飞机。” 张茹翻开日记:“周班长说,他最爱吃妈妈腌的辣椒,想带一坛回阵地。” 周妈妈突然抱着她哭:“他没骗我,他真的想我了。” 2015 年清明,兴隆山烈士陵园的柏树下,张茹把一束野菊花放在赵维军的墓碑前。碑上的照片里,少年穿着军装,笑得露出豁牙。 管理员说,每年都有老兵来,偷偷在碑前放兰州烟,还有人用红漆把 “一等功臣” 四个字描了又描。 张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对着墓碑念那些名字:“赵维军,你看,周建国、王勇、刘志强…… 姐都找到他们家人了,他们都没被忘了。” 风穿过松树林,像是那年老山的风声。张茹摸了摸自己的右腿,伤疤在阴天会隐隐作痛,但她觉得值。 那些在圆桌上闭上眼睛的少年,没能走完的路,她替他们走了;没能说给家人的话,她替他们说了。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一排排墓碑上,像是给那些年轻的名字,盖上了一个温柔的印章。 那张《死吻》的照片,后来挂在军博里。有人问张茹,那个吻是什么意思。她总是笑:“没什么,就是想告诉他,有人记得他来过。” 参考来源:西部文明播报——86年老山战场照《死吻》:亲吻临终士兵的女战士张茹,后来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