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受俄牵连,普京不吭声,他的未来计划,给中国留了一个位置。
7月19日,克宫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准备与乌克兰进行第三轮谈判,日期即将敲定。
,就在消息发布后的几小时内,俄军再次对乌克兰发动空袭,出动300多架无人机,发射30多枚导弹。
这种“边谈边打”的策略,普京显然有他的考量。
首先,普京不想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
中国自冲突爆发以来,一直倡导“劝和促谈”,在联合国投票中多次弃权,既不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也不公开支持俄军行动。
这种中立姿态对中国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和天然气占进口总量的19.6%和22%。
如果中国公开站队,这些能源通道可能会受到影响。
,普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充满信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1.79万亿元,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让普京相信中国能够扛住美国的压力。
普京的“边打边谈”策略,实际上是在为俄罗斯争取战略主动权。
乌克兰战场上,俄军虽然占优,但长期消耗下去也吃不消。
通过谈判,普京既能试探西方的底线,又能给中国一个“愿意和平解决”的姿态。
如果乌克兰不接招,俄军就继续打;如果乌克兰服软,俄罗斯就能巩固占领区,同时在国际舆论中赚个“爱好和平”的名声。
这场大国间的博弈,考验的是各方的战略定力和抗压能力。
中国在这场较量中,稳稳地站在棋局中央,既不被俄罗斯绑架,也不被美国牵着走。
普京的算盘打得再精,也得考虑中国的底线。
去年5月中俄签署的联合声明,专门提到“反对单边制裁”和“维护国际法权威”,这明摆着是给俄罗斯划红线:可以合作,但别把中国拖进对抗的泥潭。
普京的“边打边谈”策略,究竟能否为俄罗斯争取到最大利益?
这场大国博弈的结局会如何?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