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声明,对丹麦只是个人的看法。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面临别的国家对我们的领土提出要求,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誓死保卫祖国。
但丹麦,至少我觉得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有些不可理解!
丹麦,童话之国,对他的印象就是小美人鱼,还要央视时不时的报道丹麦政客对我国内政的指手画脚。
再后来就是特朗普第二任期时对丹麦领土格陵兰岛的赤裸裸的野心!
今年7月,丹麦议会以百分之八十七的高票,通过美丹防务合作这些,允许美国永久驻军并行驶司法管辖权!
依据我们的想法那就是奇耻大辱,但丹麦却很平静,国情不同,但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件事情上,让人觉得过于懦弱了!
丹麦的国防现状,堪称现代国家战略短视的“教科书级”反面案例。
这个总人口不足600万的北欧小国,全国军队加起来不到2万人——连印度一个整编师的兵力都不够,空军总共就54架战斗机(实际可作战的仅48架),还“大方”地送了6架F-16给乌克兰,剩下的F-35A和F-16战机不仅得靠美国提供维护,甚至连零部件都要从波音、洛马的流水线上“进口”。
更绝的是,这个国家连一门像样的自行火炮都造不出来,坦克、导弹、军舰全得仰仗德国、法国、美国的军工巨头。
如此脆弱的国防体系,简直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存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丹麦的国防体系从根子上就透着一股子“软骨病”。
作为北约创始成员国,丹麦自1949年起就把国防钥匙拱手交给了美国。
其空军主力F-35A战斗机完全依赖美国洛马公司的生产线,从组装到升级全由美方技术团队把控。
更讽刺的是,丹麦空军飞行员的培训竟长期依赖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卢克基地——也就是说,一旦美丹关系破裂,丹麦空军连基本的作战能力都无法维持。
这种“寄生式”国防在2025年达到新高度:丹麦议会通过《丹美国防合作协议》,允许美军永久驻扎并享有司法豁免权,甚至连格陵兰岛的军事基地都向美军开放。
这种“引狼入室”的操作,让丹麦彻底沦为美国在北极战略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海军方面,丹麦虽号称要打造“北极蓝水舰队”,但其主力装备尽显尴尬。
三艘伊万·休特菲尔德级护卫舰的“宙斯盾”系统来自美国洛克希德·马丁,舰载导弹清一色是美国“鱼叉”和欧洲“紫菀”的混搭。
更可笑的是,其引以为傲的“弗莱维费斯肯”级多任务舰艇,虽然采用模块化设计,却连关键的反舰导弹模块都要从挪威康士伯格公司进口。
这种“万国牌”拼凑出来的舰队,在实战中连基本的协同作战能力都难以保证。
丹麦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范。
2024年,丹麦政府不顾军方反对,毅然向乌克兰移交了6架F-16战斗机,并承诺再提供13架。
这一“慷慨”举动直接导致其空军可用战斗机数量从58架骤降至39架(扣除已交付和即将交付的19架),且短期内无法补充——因为其订购的27架F-35A中,仅有17架完成部署,剩余10架要到2027年才能交付。
更要命的是,这些F-16的维护备件库存也随战机一同运往乌克兰,导致丹麦本土F-16机队的妥善率一度跌破50%。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不仅让丹麦的国防力量大幅削弱,也让其在北约中的地位更加尴尬。
丹麦政府希望通过与美国的防务合作,保住美军在格陵兰的防御承诺,同时保留主权控制。
但代价是什么?
丹麦的主权与法律体系受损,因为美军不受丹麦司法制约;国内民主问责机制削弱,因为丹麦议会和公众难以监督美军活动;潜在激化丹麦与俄罗斯的矛盾。
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智库创始人奥贝里直言:“从丹麦人民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件好事,美国已经有630个基地了,他们对‘基地’这种想法上了瘾。
建立军事基地显然是一种加剧紧张局势的行为,而不是稳定局势、推动和平的方式。”
丹麦的这种做法,让人不禁想问:一个国家能软弱愚蠢到什么程度,丹麦已给世人做了最生动的诠释!
你怎么看待丹麦的这种行为?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