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将派兵,火车直达基辅,普京还剩47天限期,对中国不是好消息。
原来美国优先并非只是一句口号,反而是需要用到现实当中的试验田,首个试验对象正是乌克兰。
近期国际局势的焦点,绕不开三十多个西方国家酝酿派兵乌克兰这事。
法国总统马克龙是牵头者,拉着这群国家搞起援乌阵线,天天开会敲定细节。
英国更是直接,和法国合计着等所谓“停火”后,派五万人过去,还美其名曰“维和部队”。
甚至把指挥中心在巴黎搭好了,设备人员全到位,这哪是临时起意,分明是早有预谋。
细看这五万人的构成,压根不是什么维和配置。
里面一万多是专门破解俄罗斯通讯密码的,八千多人带着能干扰雷达的设备,这些设备早前在叙利亚就用来压制俄军,针对性极强。
运输准备也透着实战味:波兰火车站里,二十多列火车正加装防爆装甲,还喷上乌克兰铁路的颜色,就为了躲开卫星侦察;波兰到基辅的铁路也在加班检修,货运调度表排到下个月,全按实战标准来。
这哪是维和,明摆着是换个马甲驻军。
俄罗斯的反应早摆上台面。
普京划下的47天限期,藏着精准算计。
6月15日是德国议会夏季休会截止日,若之前定不下驻军拨款,欧洲多国计划就得拖到9月后;另一个节点是7月初,欧盟得把天然气储备提到80%过冬,可俄罗斯刚把北溪管道输气量降了,德国巴斯夫集团直接关了两条生产线,这家企业12%的化工产品靠中欧班列销往中国。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得明白“任何作战部队踏入乌克兰,都是踩俄罗斯的侵略红线。”
普京更是放话,不排除全面对抗,俄军核威慑力量最近频繁演习,信号再明确不过。
美国在这局里的角色耐人寻味。
嘴上说“不直接派兵”,却在背后给马克龙们递消息、出主意。
说白了,乌克兰就是美国“美国优先”的试验场。
让欧洲盟友先冲,试试能不能压住俄罗斯,自己躲后面捞好处。
这对中国可不是好消息。
咱和欧洲的贸易,三成多靠中欧班列,乌克兰周边线路是关键通道。
真打起来,铁路断、港口封,货运不出去,企业损失得多大?
能源方面更悬,俄罗斯是咱们重要石油供应国,管道运输线有段挨着乌克兰,局势一乱,供应保不齐受影响,油价波动会直接牵连老百姓加油、企业开工。
经济上的连锁反应更具体。
中欧班列从乌鲁木齐到汉堡的路线,最近加了两条绕哈萨克斯坦的道,单趟多走620公里,多花36小时,成本涨了2.3万美元。
俄罗斯还要求从7月起,中俄原油贸易用卢布结算的比例提到55%(之前是40%),这直接让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赶紧找中国央行,想调整本币互换规模,怕人民币在中亚的流通份额受挤压。
乌克兰那边也在变。
泽连斯基新任命的总参谋长瑟尔斯基,曾在北约学院进修,专门研究过“对抗俄军装甲集群”,上任就把乌军培训教材换成法语,说是“对接友军指挥体系”。
基辅火车站每周有12列标着“人道主义物资”的火车进站,卸货时全程由北约军官监督,乌克兰铁路人员都无权查看清单。
这哪是运物资,分明是在铺垫指挥系统。
各方都在打自己的算盘:马克龙想借派兵巩固欧盟主导权,英国想靠驻军插手欧洲事务,美国想让欧洲消耗俄罗斯,俄罗斯赌西方不敢越红线。
可历史教训摆在那,当所有人都觉得“对方会退缩”时,最危险的局面就不远了。
中国外交部最近一周见了11个欧洲驻华大使,每次都提一个数:2023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38%靠陆路,其中6条路线过乌克兰周边。
这话再明白不过:局势乱了,谁都没好处。
毕竟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经不起这种没谱的动荡。
劝和促谈,从来不是空话,是实打实的利益关切。
你觉得这场冲突会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