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说中关键:“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所以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想错了!”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对伊朗核设施发动了代号“狮子力量”的毁灭性空袭。 这场突袭精准而致命,不仅摧毁了纳坦兹和福尔多的关键设施,还导致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等多名高级将领当场身亡。 伊朗的报复来得同样迅猛,象征复仇的红旗升起后,“真实承诺-3”行动随即展开,无数导弹射向以色列本土。 在长达十二天的交火中,整个中东的神经都紧绷着,直到6月24日双方才勉强达成停火。 但事情并未就此平息,美国的介入让局势急转直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动用巨型钻地弹,将伊朗三处深藏地下的核基地彻底摧毁,这无异于将地区冲突直接推向了大国对决的边缘。 在伊朗和俄罗斯的剧本里,此刻应该是中国登场的时候了。 他们认为,自己成功吸引了美国和西方的全部火力,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空间,中国理应“投桃报李”,提供坚定的支持。 但中国的反应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面对中东的战火和美伊的尖锐对立,中国外交部只是发表了不偏不倚的声明,反复强调的核心只有一点:呼吁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冷静与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没有谴责,没有站队,更没有他们所期待的经济援助或军事支持。 中国的立场清晰而坚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绝不会被任何国家的战略冒进所捆绑。 我们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这种冷静,源于中国对自身实力和战略定力的绝对自信。 我们深知,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最终要靠自己,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混乱来换取所谓的喘息之机。 把希望寄托在别国的“仗义相助”上,本身就是一种战略上的短视。 回头再看俄罗斯的算盘,就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作为伊朗的“战略伙伴”,普京除了口头谴责之外,并未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 梅德韦杰夫的言论更是暴露了俄罗斯的真实心态:既想利用伊朗牵制西方,又害怕一个拥核的伊朗威胁到自己家门口。 说到底,所谓的“盟友”,在各自的核心利益面前,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伊朗卖导弹给俄罗斯,俄罗斯卖能源给中国,这看似紧密的链条,实则脆弱不堪,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当他们都指望中国为这场乱局买单时,却忽略了中国早已看透了这一切。 中国不会为任何人的“错觉”付出代价。 我们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战略规划,不会因为外界的风吹草动而自乱阵脚。 事实最终证明,那个“只要躺下,中国就必须扶”的逻辑,不过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