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吃从中国进口的中国白菜,本想给我们个“下马威”,结果自己撑不住了。 白菜在韩国那可是不可或缺的食材,可2024年韩国上演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白菜闹剧”。 那年韩国天气像坐过山车,先是热得能把人烤熟,接着又暴雨倾盆,好好的白菜地遭了殃,全国白菜产量一下子少了快四成。 韩国人吃饭哪能少了白菜,顿顿都得有,这产量一少,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 在首尔的超市里,两公斤的白菜能卖到46块钱,一斤就得11块5,普通老百姓的钱包可遭了罪,都快吃不起了。 没办法,韩国政府赶紧从中国进口白菜来救急,中国也大方,山东等地的白菜敞开供应。 可谁能想到,好多韩国人却不领情,说中国白菜不干净、有寄生虫,就是不吃。 一些泡菜店也跟着起哄,说要等本土白菜降价再开工,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担心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是觉得泡菜是韩国的传统文化,得用本土白菜才正宗,想维持农产品自给自足的面子。 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抵制了半天,白菜价格还是居高不下,家里做泡菜的成本蹭蹭涨,超市的泡菜货架空了不少,有些地方学校的供餐中心连泡菜都断了顿。 老百姓在高价面前哪扛得住,最后还是乖乖买了价格相对便宜的中国白菜。 这场本想给中国下马威的闹剧,最后让韩国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其实韩国对中国白菜的依赖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有调查显示,韩国1000家饭店里,70%用的都是中国白菜,市场上40%的泡菜靠进口,而进口的辣白菜几乎全来自中国。 有些企业为了省钱,用中国白菜做辣白菜,换个包装就当“韩国产”卖,这说明在经济利益面前,韩国的食品行业早就离不开中国白菜了。 韩国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2015年的大蒜事件也是,山东蒜农往韩国出口2200吨大蒜,结果被韩国农管所以质量不合格为由退了回来,蒜农损失了1000多万,当时韩国也是打着保护本土农业的旗号。 可最后不仅让中国蒜农受了损失,韩国老百姓也得花更高的价钱买大蒜。这次白菜事件和当年的大蒜事件多像啊,都是想通过抵制外国农产品保护自己,结果却让自己吃了苦头。 况且韩国农业本来就问题不少,国土面积小,耕地有限,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占了不少地,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农民老龄化严重,年轻人都往城里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技术也跟不上,生产力提不上去。 再加上韩国一直强调“身土不二”,觉得本土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可农业条件摆在那,根本满足不了需求,最后还是得依赖进口。 这次白菜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韩国在农业上的困境和盲目抵制的后果。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想靠抵制别国产品来保护自己,最后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合作共赢才是正道,韩国要是一直这么固执,以后说不定还得在其他农产品上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