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一名乌克兰难民来到中国寻求庇护,没想到发现如果不工作就无法赚到钱,于是,他录视频抱怨:“为什么在中国必须工作才能拿到钱?在德国我什么都不做就有钱,”这一言论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我们根本不接收难民,他怎么跑到这来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露西的朋友圈就像过山车,从最初的惊叹到后来的抱怨,记录了这位乌克兰姑娘在中国的心路变化,刚到上海时,她被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生活迷住了,朋友圈里天天晒着糖葫芦、火锅、夜景,配文都是“中国太神奇了”,可好景不长,当她发现在中国必须通过劳动来维持生活时,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露西的购物车悄悄讲述着她的生活变迁:从进口食品、精致零食,慢慢变成了打折蔬菜和方便面,当她得知无法像在德国那样每月领到400多欧元的补贴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事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有趣的是,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安置的3000多名难民中,将近90%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稳定就业,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特有的生存哲学。 乍一看,这是一个简单的福利争议,但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理念在碰撞,欧洲奉行的高福利政策,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弊端,德国也开始调整难民政策,要求他们在一定期限内必须找到工作。 有意思的是,在华的其他外国人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工程师特肖梅在央视节目中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中国教会我的不是等着领救济,而是用知识和技术养活自己”。 如今,连德国这样的高福利国家也开始反思:过度福利是否反而伤害了人的尊严和发展动力?或许,中国式的“授人以渔”,才是最有温度的人道主义援助。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澎湃:乌克兰难民:没钱没工作没尊严,不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