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风向大变!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多家西方媒体都开始指责泽连斯基撒谎。
当地时间21日,陆续有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能故意隐瞒乌军伤亡情况。
法国媒体《世界报》更是质疑泽连斯基之前公布的乌军阵亡4.6万人、受伤38万人的数据存在水分。
不只是伤亡数字让人怀疑,泽连斯基最近的一些举动也让外界产生了疑问。
比如,他开始调整政府内部的职位,换了一个国防部长和情报负责人。
再比如,他最近也表示愿意和俄罗斯讨论停火的可能性。
英国方面觉得,这可能不是简单的表态,更像是在转移注意力。
西方媒体为什么突然态度转变?
首先,战争已经持续太久了。
从2022年打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年了。
最初那种被突然入侵激起的强烈同情心和反侵略的决心,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现实所冲淡。
现在,乌克兰这边人员损失惨重,国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经济也被拖得几乎崩溃。
西方国家的老百姓看着自家不断送出去的钱和武器,再回头看看乌克兰的现状,自然会质疑这场仗到底有没有意义。
对泽连斯基政府的信任开始动摇。
战争期间,大家为了共同目标,可能会多一些包容。
但时间一长,一些问题就难以掩盖了。
比如泽连斯基公布的各种战场信息、军队损失数据,尤其是伤亡数字,总是和外界观察、推测的结果或者实际感受不太一致,差距还比较大。
一次两次还能说是误差,次数多了,大家心里就开始打问号:你到底有没有说实话?
除了伤亡数字,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西方援助的使用情况。
西方国家给乌克兰提供了巨额援助,钱是他们老百姓交的税。
更别提乌克兰国内现在的情况了,经济一团糟,失业率高,物价飞涨,老百姓靠救济过日子。
这种情况下,总统再说什么豪言壮语,老百姓能信几分?
能撑多久?
不满情绪就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着。
而泽连斯基现在采取的措施,比如频繁更换官员、提到谈判,在西方媒体看来,更像是在安抚民众情绪,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到底,西方媒体这次集体转向,并不是凭空发生的。
它是战场局势僵持、双方力量此消彼长、时间消耗各国耐心、乌克兰内部困境难以解决、加上美国政治风向变化等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个变化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西方对泽连斯基的态度正在变得更加冷静、更加挑剔、也更加复杂。
以前可能是无条件支持的形象,现在开始慢慢褪色了。
大家开始提出更实际的问题:仗还要打多久?
我们花的钱值不值?
你说的话真的吗?
这些问题,对泽连斯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他能不能顶住这一波质疑,处理好内部的不满情绪,同时稳住正在动摇的国际支持?
这个问题恐怕比战场上的炮火还要难应对。
他面前的路,显然比战争初期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