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明明以俄军的实力,本应轻松拿下乌克兰,但为什么越打越难? 真正的原因,其实

明明以俄军的实力,本应轻松拿下乌克兰,但为什么越打越难?

真正的原因,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毛主席通过解放战争时就已经告诉过我们。

毛主席在西北面对强敌时,没有跟对方硬碰硬地守城,而是主动撤离,把部队保存下来,靠机动和游击战不断地削弱对手,毕竟地盘丢了可以再拿回来,但人要是没了,什么都谈不上了。

马里乌波尔战役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俄军花了三个月围一座城,虽然最后攻下来,可前线兵力被困在这一个城市,其他方向反倒没动静,这样不但没占到什么便宜,还把自己弄伤了元气。

俄军一开始多地开战,兵力分散,哪边都不够强,给乌军争取了喘息的机会。

另外,俄军很大程度上被后勤拖了后腿,最开始打基辅那一波,俄罗斯的坦克部队靠铁路和公路运输,结果路被切断,油料跟不上,部队堵在路上动不了,乌军趁机打了个措手不及。

攻打南线时,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击,弹药和补给断了,部队也只能无奈撤回,俄军本以为能灵活作战,结果后勤体系撑不起战线拉这么长。

乌军虽然实力不如俄军,但靠着美欧不断送来的武器,进攻的难度越来越大。

像“海马斯”火箭炮这样的西方装备一到,俄军的补给线和指挥所经常被点名,想继续推进变得格外困难。

乌克兰的补给虽然也紧张,但背后靠着西方支持,整体没崩溃。

每一次俄军拿下一块地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但这些胜利并没有带来对战局的决定性影响。

哪怕攻进顿巴斯,乌军的有生力量只要没被消灭,局势就不会轻松。

乌军趁俄军主力被拖在城市里推进缓慢,在其他地方重新集结,后来发动了反击,还一口气收复了不少失地。

现在,这场战争已经成了谁能撑得住的消耗战,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有快刀斩乱麻的机会了。

俄军虽然人多装备多,可后勤、指挥和整体战略上有短板,一直都没法发挥出全部优势。

乌克兰又死守不放,加上外援,战线一直僵持着。

这一切说明,局部的胜负没那么重要,关键是怎样用有限的兵力和补给,把敌人拖住,自己又能保存有生力量。

最后属不属于哪块地方并不关键,能不能把对方消耗干才是最重要的。

毛主席说过,人还在,总有机会翻盘,俄军如果少点固执,多点灵活,或许现在局势早就变样了。

你觉得,这场仗最后真正比拼的是什么?

欢迎留言来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