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总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他没本事,而是他偏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当上了美国总统。 特朗普上任时,美国经济正处于奥巴马时期的复苏轨道,股市屡创新高,失业率稳步下降。他本可以顺着这股势头巩固政绩,却赶上了一场百年未遇的事件——新冠疫情。 2019年那会儿,美国的成绩确实亮眼,GDP突破21.5万亿美元,失业率降到3.5%,美股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的6500点一路飙升到2020年初的29551点。按道理说,顺着这势头搞点基建、推动制造业回流,妥妥的政绩工程。 可谁能料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突然砸下来,直接把美国经济砸进冰窟窿。 2020年第二季度GDP暴跌31.4%,全年经济萎缩3.4%,4000万人失业,相当于每五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丢了饭碗。更绝的是,疫情直接让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3.08岁,这是自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来最大跌幅。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特朗普只觉得这是一场普通感冒,甚至在3月份疫情爆发初期,这老兄嘴上还宣称“没人比我更懂病毒”、“相信我,病毒会奇迹般消失”,结果到10月他自己确诊时,美国累计死亡病例已突破20万,确诊人数超过686万,位列全球第一。 可即便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特朗普却依旧阻止老百姓接种疫苗,此举直接激化了种族矛盾,2020年5月弗洛伊德事件点燃了全美抗议浪潮,“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持续数月,从和平示威演变为多地骚乱。 无奈,特朗普不得不签署2.3万亿美元纾困法案,结果6700亿美元的薪酬保护计划(PPP)成了“关系户盛宴”:特朗普的律师事务所、竞选金主开的公司,甚至被禁止与政府合作的企业都能分一杯羹,真正需要帮助的小企业和底层老百姓反而拿不到钱。 更搞笑的是,他为了选票硬把600美元的个人救济金提高到2000美元,结果导致法案延期半个月,民众眼巴巴看着钱到不了账,最后只能用脚投票,把他踹下台。 卸任后,特朗普的麻烦更是排着队来。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直接让他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两度被弹劾的总统,虽然参议院没定罪,但“煽动叛乱”的帽子算是扣死了;2022年FBI搜查海湖庄园,搜出11000份政府文件,其中93份是机密文件,连“最高机密”都有18份;2023年又被纽约大陪审团起诉34项伪造商业记录罪名,成了美国史上首个被刑事指控的前总统。 这一桩桩一件件,直接让特朗普成了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刑事定罪的前总统,面临4起刑事诉讼、91项指控,最严重的罪名将让他面临20年监禁。 更搞笑的是,他还试图以“总统豁免权”为由脱罪,结果2024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他只有部分行为享有豁免权,大部分指控仍需面对。 本以为2025年二次上任能翻身,结果却是雪上加霜。他一上台就祭出“对等关税”的大招,对中国加征145%关税,对其他贸易伙伴也毫不手软。这招看似厉害,实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截止今年6月,美国CPI同比暴涨2.7%,创近两年最大涨幅,从家电到食品杂货全线涨价,沃尔玛、百思买这些零售商都叫苦连天。企业为了避税疯狂囤货,导致港口拥堵、供应链混乱,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疫情以来最低水平。日本机构测算,他这通操作可能让美国2027年GDP下降1.1%,相当于蒸发掉一个丹麦的经济总量。 国内政策更是“坑队友”:为了削减赤字,他推动的“大而美”法案砍掉近2000亿美元食品券,导致全美近700万家庭闹“粮荒”,连马萨诸塞州的食品银行发放量都从每月1000户飙升到5000户。 最惨的是他的支持率,多项民调显示他在经济、移民、医疗等关键议题上的支持率都不到50%,连共和党内都有人嘀咕“这总统是不是该换换了”。 更倒霉的是,他的“美国优先”政策把盟友都得罪光了。2025年对欧盟加征30%关税,结果欧盟反手就对美国农产品和汽车发起反制,德国车企直接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避税;中国也不含糊,对美加征125%关税,直接让美国大豆出口暴跌40%,中西部农场主叫苦不迭。 最搞笑的是他跟日本谈的“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结果日本企业只肯象征性投点钱,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东南亚,美国工人连个零头都没捞着。 现在回头看,特朗普真是“生不逢时”。要是早十年上任,凭着减税和贸易战说不定能混个“经济强人”的名号;要是晚十年,科技革命红利可能还能让他折腾出点花样。可偏偏在疫情、经济衰退、政治分裂三重暴击下上任,再加上卸任后官司缠身,二次上任又赶上全球产业链重构,想不倒霉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