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临时政府的“失控现场” 过去这半年,临时政府上台不靠选票,靠枪口;掌权不靠合法

临时政府的“失控现场” 过去这半年,临时政府上台不靠选票,靠枪口;掌权不靠合法性,靠“沙姆解放组织”的威逼与包装。结果也不意外——该乱的更乱,该走的都走了,连基本的行政秩序都维系不住。 最讽刺的是,他们在南部打着“化解冲突”的名义介入德鲁兹人与贝都因人之间的摩擦,结果一上来就是联合围剿,500多条人命抛在地上,苏韦达最后还是被德鲁兹人拿了下来。对临时政府来说,这是一次军事实质的失败;对德鲁兹派来说,这是一次地盘上的宣言。 于是,哈吉里出面了,直接把话挑明:这帮人是假政府、假代表、假谈判,一切和他们的接触,都是背叛。 这番话一出口,和平的门就被焊死了。 阿拉维派的“死而不僵” 不少人以为阿萨德一走,阿拉维派就该随之沉没。但现实远比理想骨感得多。 首先,叙利亚这块地,从来不是靠一个人说了算。阿拉维派不是靠阿萨德个人统御的工具人群体,而是一整套深入政军体系的“权力网络”。几十年里,他们早就埋下了足够多的军官、技术官僚与地方话事人。这套体系失去了总统,但并未失去坐标。 其次,他们有“兵”。真正的兵。不是那种靠土耳其施舍几台无人机撑场的拼凑武装,而是实打实的建制力量:老虎师还在,正规军残部还在,俄伊关系还在。 更别说,阿萨德堂兄马克卢夫已经放话,说他手握30万支持者,已经在拉塔基亚一带划了界,建起防区,连口号都喊得响:“重建叙利亚联邦”。 换句话说,阿拉维派不是失势,是在等一个足够合理的时机——再打一轮翻身仗。 两派联手:历史旧账变现实逻辑 德鲁兹派为什么不屑与临时政府谈?除了仇怨之外,还有地缘逻辑:德鲁兹人知道,他们单打独斗没未来,但如果和阿拉维派重启协作,局势就不是现在这副样子了。 两派不是没合作过。反法国殖民的时候,一起扛过枪;阿萨德政权时期,德鲁兹人在保有自治权的同时,也分享了中央体系的红利。2011年内战打响后,面对逊尼派的“清洗思维”,他们也曾抱团取暖、联手死守。 今天又到了同样的拐点。 阿拉维派有重装、有纵深、有体系;德鲁兹人熟地形、精游击、有民意。一正一奇,几乎是天然互补。一旦真结成联盟,就是“装甲冲锋+山地伏击”的组合拳,正规战牵制、非对称袭扰,一边压阵,一边断你补给线。 更狠的是,两派分别控制叙西沿海与南部门户,夹在中间的大马士革,像一块等着被钳死的骨头。别小看这种钳形覆盖,那是实打实的地理优势,一旦临时政府反应慢半拍,就有可能被锁在行政首都动弹不得。 难点在哪?敌人太多,时间太紧 别急着给这场“少数派联军”写祝词。要出头,还得跨过几道坎。 最大的问题,是敌人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其一,以色列不会旁观。 别看以军最近在打德鲁兹派的脸——那是针对眼前局势。但只要阿拉维派卷土重来,并在戈兰高地周边形成军力威胁,以色列绝对不会坐视。马克卢夫在拉塔基亚的防区,很可能会遭遇以军空袭,这仗没打响,防空系统先紧张。 其二,土耳其也盯着这块地。 临时政府若获得更多土制无人机与后勤支持,那德鲁兹—阿拉维联盟可能还没成型就先被“外包打击”清理一轮。尤其是塔尔图斯、拉塔基亚,一旦陷落,阿拉维派后路就断。 所以,这场局,不是谁战术高、火力猛就能赢的,而是谁能抢到时间窗口、稳住战略空间。 尾声:哈桑的回归,是“余晖”还是“曙光”? 哈桑,这位老虎师的传奇指挥官,如今也站出来了。有人说他是最后的王牌,也有人说他只是“临终一搏”。 但这一次,角色换了,剧本不再是“独裁者的背水一战”,而是两派少数民族在混乱与边缘中,试图从临时政府与外国干预者手里重新拿回话语权。 是挣脱末日残阳的一线曙光,还是另一轮更漫长内战的起点?没人敢断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叙利亚这盘棋,远没下完。 那些曾被忽视的力量,正在重新摆盘,而旧政权的遗脉,也在废墟中缓缓凝聚。 火还没灭,下一次燃烧可能更猛。 参考资料:《 阿萨德哥哥声称集结30万大军,老虎师哈桑重出江湖,趁乱复国?-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