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北宋灭亡后,金人在开封城里疯狂搜捕赵氏皇族。他们放话,必须把皇族一网打尽,一个都

北宋灭亡后,金人在开封城里疯狂搜捕赵氏皇族。他们放话,必须把皇族一网打尽,一个都不能漏。开封府的人赶紧派兵抓人,大街小巷全搜遍了,就像抓盗贼一样。抓到的皇族和他们的家人,全被关了起来,不管饱饿,就等着押出城去。 所谓“发遣出城”,就是强行移送金国当奴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书载:“金人来取宗室,[开封府]徐秉哲令坊巷五家为保,毋得藏匿。开封少尹夏承力争不听,添差少尹余大均主其事。前后凡得三千人,徐秉哲悉以使引押赴军前,当行者皆令衣袂相连属而往。 济王(赵栩,徽宗子)之夫人曾氏避难他出,秉哲拘而捕之。”徐秉哲丧心病狂,甘心为虎作伥,搜得赵氏宗室3000余人,押赴金人营中。又恐这些宗室中途逃脱,把他们的衣服连结在一起,使他们无法单独行动。甚至已经侥幸逃脱者也要搜索拘捕,徐秉哲所作所为,狗彘不如! 徽宗、钦宗一行由燕京迁往中京时,赵氏宗室“嗣濮王仲理等千八百余人尚在燕,金人计口给粮,监视严密,宗室之死者甚众。”徽宗一行由中京徙往上京时,“宗室三千余人……长途鞍马,风雨饥寒,死亡枕藉。妇稚不能骑者,沿途委弃。现存一千数百人,居甘露寺,十人九病。” 宋徽宗一行由上京徙往韩州时,另一支宗室也迁到了韩州:宋宗室晋康郡王孝骞以下一千八百余人。自二帝离燕山后,日给粟一升,拘禁若囚徒,一岁之间,死者过半。濮王仲理亦薨。及是,辗转流徙,存者百余人。虏酋令迁往韩州,给田四十五顷,种莳自给。 这些赵氏宗族平日里养尊处优,根本不懂稼穑之事,分给他们的又是贫瘠不毛之地,每年所收粮食不足果腹,没过多久,他们在饥寒交迫中死去。金朝统治者对赵氏宗室的迫害无所不用其极,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今日读这些文字,仍使人惊悸不已! 与此不同的是,元朝对待赵宋宗室却是另一番景象,与金人的做法可谓判若云泥。南宋覆亡后, 有人上奏元世祖:“赵氏族人散居江南,百姓敬之不衰,久而非便,宜徙居京师。” 南宋既亡,江南人思念故主,乃人之常情,并不构成对元朝社稷的威胁,因此元世祖不置可否,赵氏族人也未迁徙。几个月之后,江淮行省官员提出,若“迁宋宗族赴京,人心必致动摇,江南之民方患增课、料民、括马之苦、宜俟它日行之。” 元世祖马上采纳了这一建议,赵氏族人没有迁徙,免了一次流离之苦。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有人告发宋朝宗室谋反,世祖听从大臣阿鲁浑萨理的建议,理智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会有江南人言宋宗室反者,命遣使捕至阙下。使已发,阿鲁浑萨理趣入谏曰:“言者必妄,使不可遣。”帝曰:“卿何以言之?”对曰:“若果反,郡县何以不知。言者不由郡县,而言之阙庭,必其仇也。 且江南初定,民疑未服,一旦以小民浮言辄捕之,恐人人自危,徒中言者之计。”帝悟,立召使者还,俾械系言者下郡治之,言者立伏,果以尝贷钱不从诬之。 南宋覆亡,赵氏宗室心怀不满,兴兵造反亦非不可能之事,但并非一定要谋反,是耶非耶,还须核实。阿鲁浑萨理认为,如果赵氏宗室谋反,郡县一定知情,郡县不知,仅凭告发者之言定罪,难免铸成大错。 世祖恍然大悟,仔细追究,原来是有人向赵氏宗室借贷不遂,便诬告赵氏宗室谋反,这一冤案迅速得到了纠正。这正是元世祖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