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台,在库尔斯克地区,由于乌军溃逃的过于紧急,俄军再次发现一台被乌军丢弃的美制M777榴弹炮。
这两天俄军后勤车队算是跟“战利品回收”干上了,昨天刚从泥坑里拽出一门M777,今天又在一棵歪脖子树底下瞅见这铁家伙——炮管上还挂着半截没扯净的伪装网,活像谁急着搬家,把家具往楼道一扔就跑。
修理工老张头摸着炮架直摇头:“螺丝都没拧紧,半道上能不掉?
你瞅这接口处,泥里还嵌着半截断螺栓,估摸着跑的时候扛着跑,没走两步就松了。”
小战士蹲地上扒拉炮管,突然喊一嗓子:“班长!
这儿有线头!”
凑近一瞧,电线跟被猫啃了似的,东一截西一截,有的还打着死结,老张头乐了:“得,这哪是武器,分明是给人留的‘手工课作业’。”
前几天拉回去那台更绝,炮管上贴了张便签纸,皱巴巴的还沾着机油。
翻译软件一扫,后台那几个小伙子乐疯了——乌克兰语写的“保修期还剩三个月”。
你说逗不逗?
合着乌军跑的时候,还不忘给俄军提个醒:“这炮还能用仨月,你们慢慢修!”
现在后勤兵检查装备都跟拆盲盒似的,先翻找有没有这种“隐藏彩蛋”,昨天还有人开玩笑:“要不给咱后勤队颁个‘废品回收标兵’锦旗?
咱收的不是战利品,是对方慌不择路的‘纪念品’。”
要说这美制M777,当初宣传得多神啊,什么“精准打击”“机动性强”,结果呢?
乌军刚用上没俩月,就被追得满战场跑,连炮带零件全扔了。
老张头摸着炮身直叹气:“好家伙,这铁疙瘩可比咱的老炮沉多了,拖回来得四五个壮劳力,泥地里陷进去半尺深,车轮子转一圈,能甩出去半车泥。”
小战士接话:“可不咋的,昨天拉回来那台,底盘都刮漏了,修的时候发现里面还塞着半块面包——估计撤退时太急,士兵塞嘴里没顾上吃完。”
现在库尔斯克这地儿,俄军营地外的空地上堆得跟废铁厂似的,M777、坦克壳子、破卡车,啥都有。
老百姓路过都调侃:“瞧这阵仗,乌军怕不是把家当全搬来给咱‘搬家’了?”
后勤连的老王头蹲在炮堆边抽烟,烟灰掉在炮管上:“咱不图别的,就图这些‘战利品’能多撑会儿——修好了打回去,也算物尽其用。”
说实在的,战争哪有那么多“体面撤退”?
乌军溃逃成这样,明摆着是被打怕了。
可咱看着这些被扔得到处都是的武器,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好好的铁疙瘩,偏要糟践成这样。
老张头抹了把脸上的泥:“要我说,这哪是丢装备,是丢士气呢!
连家伙事儿都不要了,仗还咋打?”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