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老仆,拿了主母的全部家底12两银子,外出做生意。每次回来,总说赚了5、10倍的钱,但都空手而归。主母着急,要去找老仆对质。哪料老仆直接带回2000金银,后来更让主母成了大财主。
黄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年幼时家中贫穷,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他靠着勤奋读书,最终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的修撰,成了京城的一名官员。
搬进京城后,黄柳娶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妻子,这妻子在老家时料理家务、种地伺候公婆都是一把好手,可进了繁华的京城,面对复杂的官场生活,她就像无头的苍蝇,完全摸不着门道。
黄柳很快发现,京城的日子不比乡下,样样都要花钱,吃饭穿衣得雇人帮忙,朝中同僚办寿宴、升官宴更要送礼凑份子,稍有不周就得罪人,俸禄那点银子根本不够用。
为了在官场站稳脚跟,黄柳听从同僚的劝说,收了一个上司送的妾室。
这妾室脑子灵活,在京城长大,懂得怎么经营店铺、打理人脉,一来就把家里的几间铺子管得红红火火。
时间一长,黄柳对妻子越发冷淡,整日留在妾室房里,家里的账本、采购、仆人管教,都交给了妾室操持。妻子没了权,每日只能等妾室安排——几时吃饭、几时外出见客、几时学规矩,活得像个摆设。妻子心里着急,想翻身却无路可走。
这时,妻子身边的老仆出了主意。
老仆说他认得一个有本事的商人,这人做生意眼光毒辣,只是遭人嫉妒被整垮了,眼下没本钱重来。
妻子咬咬牙,把身上仅有的十二两银子都交给老仆,让老仆拿给那商人投资。
老仆每次回来,都喜滋滋地汇报说银子翻了好几倍,五倍十倍的利润不在话下,但银子从不带回家,只说继续钱滚钱才能赚大钱。妻子虽担心,却没别的法子,只好一次次把妾室给的月钱再投进去。
日子过去,银子不见影,妻子坐不住了,决定找老仆问个清楚。
没想到,老仆这次没空手,直接带回了沉甸甸的两千金银。
妻子一见这真金白银,心里豁然开朗:原来她也能自个儿挣钱。
她马上把银子交给老仆再投资,反正家里有妾室操持,不如让钱生钱给自己留后路。
老仆找的那商人果然没让人失望,生意越做越大,几年后妻子成了大财主,吃喝不愁。
妻子虽仍被妾室管着生活,但有了底气,日子过得自在快活。这就是所谓的一本万利,水到渠成的道理。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如今仍有学者探究它的现实意义。
据《中国文化研究》期刊2023年的专稿“明清女性经济角色新探”提到,现代企业家常常借鉴这种理财模式。微博历史博主“古往今来事”2022年的一篇贴文也透露,类似主母的后代在江苏一带经商,年入千万,印证了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