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34年,韩先楚打了胜仗后,可就因弄丢200多银元,被撤职,红25军政委吴焕先

1934年,韩先楚打了胜仗后,可就因弄丢200多银元,被撤职,红25军政委吴焕先却说:“这是能带兵打仗的好苗子,让他去抬担架,纯属浪费!” 1936 年 10 月,陕北保安县的窑洞里,红 78 师师长韩先楚正擦着缴获的日式指挥刀。他的目光落在桌上那张泛黄的照片上。 照片里是 1935 年牺牲的吴焕先政委,穿着灰布军装,腰间别着驳壳枪,笑容里带着陕北高原特有的坚毅。这照片,一下子把韩先楚拉回两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夏天。 1934 年 5 月,鄂豫皖苏区正赶上青黄不接。蒋介石发动第五次 “围剿”,根据地处境艰难,红军战士每天只能靠野菜和树皮填肚子。 红 25 军军部会议上,军长程子华重重拍着桌子,急道:“同志们,再弄不到粮食弹药,咱们就得光着膀子跟敌人拼刺刀了!” 这时候,侦察员带来个好消息:湖北罗田县城里,敌 54 师的金库存着 7000 块银元。 韩先楚立刻站出来请战:“军长,让我带尖刀连去端了它!” 当时韩先楚才 20 岁,腰间别着两把缴获的驳壳枪,非常英勇。 天黑后,韩先楚带着 12 名战士扮成农民,悄悄混进县城。他们摸黑穿过三条巷子,在城隍庙后巷找到了戒备森严的金库。 韩先楚压低声音,说道:“都把家伙备好!今天非得让敌人血债血偿!” 他一挥手,战士们扑向哨兵,没一会儿就解决了守卫。 打开金库大门,战士们都吃了一惊。码得整整齐齐的银元,就摆在他们眼前。 “快,用麻袋装!” 韩先楚一边喊,一边抓了两把银元塞进裤兜。 可就在这时候,远处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 —— 敌人的援军到了。子弹 “嗖嗖” 地从他头顶飞过。 撤退的路上,韩先楚的左臂被子弹打穿。他咬着牙,用破布简单裹了下伤口。 渡河时,伤口疼得厉害,他手一松,装着 200 多块银元的麻袋就顺着湍急的河水漂走了。 后来战士们说,当时韩先楚那模样,比被剜了心头肉还难受。 队伍浑身湿漉漉地回到驻地。本以为能喝上庆功酒,没想到迎来的是营长李学先铁青的脸。 李学先拍着桌子吼道:“7000 块银元,你弄丢 200 块!你知道这 200 块能买多少子弹?能让多少伤员吃上顿饱饭吗?” 韩先楚还没来得及解释,一纸撤职令就甩到他面前:“去担架队报到,至少抬两年担架!” 消息一传开,整个连队都议论起来。炊事班老班长拄着拐杖找到李学先:“营长,韩连长是为了掩护大家撤退才受伤的啊!” 几个战士更直接,堵在营部门口说:“要处分就连我们一起处分!”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政委吴焕先耳朵里。 吴焕先赶到担架队时,正看见韩先楚扛着担架大步往前走,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下巴往下滴。 “先楚,跟我来。” 吴焕先把他拉到一棵老槐树下,掏出旱烟袋点上,问:“听说你弄丢了 200 块银元?” 韩先楚梗着脖子回答:“是!但我带回来 6800 块!” 吴焕先突然笑了:“钱丢了可以再缴获,我还指望你当团长呢!”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 “军部决定,让你去 225 团第 2 营当排长,戴罪立功。” 当天晚上,吴焕先特意来到韩先楚的窑洞,认真说道:“先楚啊,革命不是算账,是要用人。” “你看这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哪一处不需要能带兵打仗的硬骨头?” 1934 年 11 月 26 日,独树镇。韩先楚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面对敌人 116 师的疯狂进攻,他挥舞着大刀冲在最前面,喊:“共产党员跟我上!” 这场血战打了整整七个小时。等增援部队赶到时,韩先楚的大刀已经卷了刃,身上的棉衣被鲜血浸透,变成了深褐色。 战后,吴焕先拍着他满是血污的肩膀,夸道:“好样的!这才是我认识的韩先楚!” 三个月后,韩先楚升为 225 团团长。在庾家河战斗中,他带着部队死守阵地,硬是用刺刀把敌人的六次进攻都打退了,为红 25 军打开了北上的通道。 1935 年 8 月 21 日,泾川县四坡村激战中,吴焕先不幸中弹牺牲。 临终前,他紧紧抓着韩先楚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先楚,带着部队…… 到陕北去……” 韩先楚含着泪,把政委的遗体背到隐蔽的地方,用军旗裹好。那一刻,他在心里发誓:“政委,我一定让红旗插遍全中国!” 时间过得快,1955 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仪式现场,他特意把吴焕先的照片摆了出来。 后来在回忆录里,他写道:“没有吴政委,就没有我韩先楚的今天。他教会我,真正的革命者要像大别山的岩石,经得起风雨,扛得住委屈。” 1986 年,韩先楚病重住院,还坚持让别人读吴焕先的事迹给他听。 当听到 “唯楚有材,先楚为例” 这句评价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眼角泛起了泪花。 他用颤抖的手指着照片,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