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领中,彭玉麟可能是唯一的一个“异类”,他一生不求官不求财,始终秉持“以寒士来,以寒士归”的人生格言,而且彭玉麟也是唯一没有负面新闻的湘军大佬。[凝视] 道光二十八年,衡州城石鼓书院里有个穷学生每天抄写文书到深夜,彭玉麟靠着月薪八钱银子养活寡母和幼弟,在昏暗油灯下练字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瘦削青年日后会成为令太平军胆寒的水师统帅。 咸丰三年太平军攻陷南京后,长江航道被完全切断,朝廷急需组建水师,曾国藩三次登门才说服了正在家中守孝的彭玉麟出山。 当时湘军陆师已有雏形,但水师一片空白,彭玉麟接手的只是几十条破旧民船和一群从未打过仗的渔民。 湘潭水战是彭玉麟的成名之战,面对太平军的坚船利炮,他创造性地将民用货船改装成战舰,船头安装撞角,船尾设置火炮。 更关键的是“舢板火攻”战术:用小舢板载满火药冲向敌船,在最后时刻点燃引线跳水逃生。这种以命搏命的打法让太平军措手不及,湘军水师一战成名。 田家镇大捷更是彭玉麟军事生涯的巅峰,咸丰八年,太平军在此地集结战船数千艘,意图重新打通长江。 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夜袭,一夜之间烧毁敌船四千余艘,俘获将领百余人。此战后,太平军再也无力在长江上与湘军抗衡。 但真正让彭玉麟名垂青史的不是战功,而是他的“三不要”原则,每次朝廷论功行赏,他总是推辞官职,将赏银分发给阵亡将士家属。 同治元年朝廷要封他为一等侯爵,他坚决不受,只接受了兵部侍郎的虚职。部下私下议论说,彭大人打仗是为了平定叛乱,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彭玉麟治军严厉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他经常在深夜划着小船突击检查各营,发现赌博者立即革职,遇到认真值夜的士兵就自掏腰包奖赏。 有一次发现亲侄子克扣军饷,他毫不留情地将其绑送刑部,在军中传为佳话。 更让人感动的是彭玉麟的爱情故事,二十五岁时,青梅竹马的表妹梅姑娘因难产去世,彭玉麟在墓前发誓终身不娶。 此后四十年间,他每年都要画上百幅梅花,题款总是“一生知己是梅花”。这些画作笔法精妙,意境深远,成为后世收藏家争相求购的珍品。 担任长江水师提督期间,彭玉麟的清廉在官场传为奇谈,他将巡抚衙门的大门从早到晚敞开,亲自接待前来申冤的百姓。 对于贪官污吏,他上奏折从不留情面,连李鸿章的侄子违法他也敢参劾到底。慈禧太后曾经抱怨说这个彭玉麟太过倔强,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忠心耿耿。 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已经七十岁的彭玉麟主动请缨出战,他让人抬着棺材随军,表示不胜不归的决心。 在镇南关前线,老将军亲自指挥火炮轰击法军阵地,当前线传来大捷消息的同时,朝廷的停战诏书也到了,彭玉麟愤而长叹:“胜负未分便议和,如何对得起战死的兄弟!” 光绪十六年春天,七十五岁的彭玉麟在衡州湘江边的简陋草屋中安然离世。 人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这位官至兵部尚书的一品大员,身后只留下几件打补丁的旧棉袄和满屋子的梅花画稿。 棺材是最便宜的薄皮松木制成,连前来吊唁的地方官员都忍不住流泪。 彭玉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在那个官场腐败成风的时代,他像一株寒梅,在风雪中独自绽放着清香。那些画在宣纸上的梅花,不仅是对逝去爱人的思念,更是他高洁品格的象征。 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像彭玉麟一样过清贫但问心无愧的一生,还是更倾向于在复杂现实中寻求平衡? 信源: 红网——随笔丨彭斌鹏:关于彭玉麟的历史定位和历史价值;大皖新闻——彭玉麟传奇人生引关注,安庆衡阳共掀文化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