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所谓环保,不过是西方锁死发展中国家改变命运的圈套罢了,只有咱们中国人是把环保当事

所谓环保,不过是西方锁死发展中国家改变命运的圈套罢了,只有咱们中国人是把环保当事业来干的。 最近美国环保局(EPA)在7月22日宣布的一项政策震动了全球。他们声称排放温室气体对人类无害,并计划解除车辆、发电厂和其他行业的所有排放限制。 先说说这个政策本身。根据美媒报道,EPA这次是要推翻2009年的一项关键认定——当时他们经过科学审查,明确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这可是过去15年美国气候政策的基石。 没了这个基础,EPA就没法律依据去限制发电厂、汽车尾气这些地方的碳排放了。 说白了,就是给传统能源行业松绑,让它们可以敞开了排放。比如《纽约时报》提到,EPA甚至认为限制汽车排放会导致车价上涨,反而“危害健康”,这逻辑是不是有点绕? 再看政治背景。这事儿和特朗普政府的执政理念脱不了干系。自打特朗普2025年再次就任总统,就一直在撤销拜登时期的气候政策。 之前已经退出《巴黎协定》,冻结了几百亿美元的气候项目资金,现在又把矛头对准了EPA的核心法规。为啥这么做? 一方面是为了迎合传统能源州的选民——像西弗吉尼亚、得克萨斯这些地方,煤矿和石油产业是经济支柱,共和党要靠这些摇摆州的选票。 另一方面,特朗普团队觉得环保法规拖累了经济,想通过放松监管刺激制造业,降低能源成本,缓解国债和赤字压力。用EPA局长泽尔丁的话说,就是要“刺穿气候变化宗教的心脏”,让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但这里面有个大问题:科学依据站得住脚吗?全球科学界早就达成共识,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因。 IPCC报告多次警告,气温升高会导致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崩溃,这些都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可EPA这次连像样的新研究都拿不出来,就硬说之前的结论错了。 这就好比医生说吸烟有害健康,突然有一天医院说“吸烟无害”,却拿不出新证据,你敢信吗?难怪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这些环保组织马上表示要打官司,他们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打赢过150多场类似诉讼。 经济影响也是冰火两重天。对传统能源行业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煤炭、石油公司不用再花大价钱升级减排设备,发电厂可以继续烧煤发电,成本降下来了,电价可能短期下跌,制造业也能省点钱。 但新能源行业就惨了。拜登时期大力推广的电动汽车、太阳能项目,本来靠政策补贴和排放限制才有竞争力,现在没了这些支持,市场份额可能被传统能源挤压。 更长远看,美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地位可能动摇——中国现在可是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的主要供应国,要是美国自己不争气,以后在清洁能源领域就得处处受制于人。 国际反应更是激烈。欧盟本来就在和中国谈气候合作,美国这一退群,欧盟可能会加大对中国的技术依赖,甚至对美国产品加征碳关税。 联合国国际法院刚在7月23日发布咨询意见,强调各国必须采取最大努力避免气候损害,工业化国家要带头减排。美国这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会被国际社会孤立,还可能影响全球气候谈判进程。 比如《巴黎协定》要求各国每五年提高减排目标,美国要是倒退,其他国家可能也会打退堂鼓,最后全球升温超过1.5℃的风险就更高了。 社会层面的分歧也会加剧。环保组织肯定会发起大规模抗议,像3月EPA宣布撤销法规时,就有上万人在华盛顿游行。 普通老百姓可能分成两派:一部分人支持降低生活成本,觉得电费便宜点比啥都强;另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和沿海居民,会担心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自己的家园和未来受到威胁。 企业也得重新站队:石油巨头可能加大投资,而特斯拉、微软这些支持碳中和的公司,要么调整战略,要么和政府对着干。 法律挑战也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前面提到的环保组织诉讼只是开始,各州也可能出手。 加州、纽约这些民主党执政的州,早就制定了比联邦更严格的减排政策,EPA的新规可能和州法冲突,最后闹到最高法院也不奇怪。 国际上,瓦努阿图等小岛国可能依据国际法院的意见,联合其他国家对美国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气候损失。 长期来看,这政策的代价可能大到无法承受。美国是历史上累计排放最多的国家,要是真解除限制,全球减排努力可能倒退十年。 科学家警告,全球升温超过2℃,亚马逊雨林可能变成草原,北极永久冻土融化会释放大量甲烷,形成“温室效应的恶性循环”。到时候飓风、干旱、饥荒这些灾难会更频繁,经济损失将是现在的数倍。 特朗普政府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在挑战全球治理的共识。从退出教科文组织到气候退群,美国正在一步步放弃国际责任,把短期经济利益凌驾于全人类的长远生存之上。 但历史会证明,这种短视的做法终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