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7月8日,陕西西安,女子生病住院,被检查出患有骨髓增殖性肿瘤,基本无法彻底治愈!丈夫得知后,认为之前的医院需要负责,原来一年前,女子住院检查时血小板指标就异常,但医生并没有告知,就这样耽误了一年的治疗时间。院方:已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罚500元!
据红星深度报道,医疗纠纷背后,藏着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陕西西安这场因“医患沟通疏漏”引发的争议,更是撕开了医疗服务里最该被重视的“裂缝”。
2025年6月下旬,曹女士(化名)因感冒咳嗽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血常规检查结果让医生心头一紧——她的血小板计数高达624,远超125 - 350的正常范围。
然而二次复查,数值虽降到586,可依旧异常,医生赶紧建议她去大医院深入检查,6月30日曹女士转到西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检验单上血小板计数飙升至810,医生当即安排住院,7月7日,骨髓病理学检查给出“符合MPN(需鉴别Pre - PMF与ET)”的结果。
紧接着,西安市血液病研究所的诊断证明书,确诊曹女士患上骨髓增殖性肿瘤,这种病基本难以彻底治愈,曹女士只能在西安市中心医院继续住院治疗。
原本以为只是当下病情突发,可曹女士翻看旧病历才发现,这场疾病的“异常信号”,早在两年前就该被重视。
2023年7月,她因心肌炎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当时血小板计数已达487,主管医生邀请血液科会诊,得出“血小板增多”结论,出院时还书面提醒“动态复查血常规,若持续升高需进一步行骨穿、活检及MPN相关基因检测”,可曹女士后续没不适,就没再管。
2024年6月曹女士因急性盆腔炎住到西安市中心医院妇科,检查报告显示血小板计数598 ,可直到当月25日出院,主管医生压根没提这异常数值,更没说背后可能的健康隐患。
发现这些“被遗漏”的异常后,曹女士和丈夫难以接受,明明早有异常信号却因医生没及时告知,错过更早干预时机。
7月8日,妇科病区给出书面回复,承认医师告知不足,对涉事医生批评教育、扣罚绩效500元,可曹女士觉得这处罚和“被耽误”的风险比起来,太轻描淡写。
7月15日,医院医务科再次书面回复,确认妇科主管医生没做好医患沟通,重复了批评教育、扣罚绩效的处理;对于“延误治疗”,院方称暂无证据证明对患者造成实际不良后果。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网友炸了锅。有人怒怼“500元罚款太敷衍,医生疏忽可能改变患者人生轨迹,这代价谁买单”;也有人担忧“要是每个医生都这么‘沟通疏漏’,患者咋敢放心看病”。
确实医疗过程里,医患沟通是守护健康的关键一环,医生一句及时的提醒、一次清晰的病情说明,可能就给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窗口,而曹女士的遭遇暴露的不只是单个医生的失职,更折射出医院在医患沟通管理上的漏洞。
如今曹女士还在为自己的遭遇维权,这场纠纷的后续,关乎的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治疗和赔偿,更关乎整个医疗行业对“医患沟通”的反思与改进。
医疗之路本就该是专业与温度并行,别让“沟通疏漏”,成为砸向医患信任的石头,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是觉得处罚力度该更大,还是认为医疗沟通的改进得从制度根源入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