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2年,一古董商在一50岁寡妇家借宿,炎热难耐,寡妇好心为他铺了一张凉席,他

1962年,一古董商在一50岁寡妇家借宿,炎热难耐,寡妇好心为他铺了一张凉席,他却说:“我出100元,你愿意吗?” 孙秀英这个人,出生在1913年的山东牟平乡村,家里条件一般,她爸孙某当过黄县伪统税局局长,那时候他利用职位,从当地一个叫丁宝检的商人手里强行低价买来一张象牙席。丁宝检是开当铺的,早年从北京宫廷太监那里用十根金条换来这东西,本想留着增值,结果孙某听说后,就直接上门施压,只给了二百大洋就把席子抢到手。孙某这人办事强势,仗着官位干了不少这样的事,1930年他病重快不行了,才把席子交给17岁的孙秀英,叮嘱她好好保管,说这是宝贝别随便卖。她那时刚结婚没多久,丈夫后来死了,她就成了寡妇,一辈子在村里种地过日子,把席子藏在柜子里33年,从没拿出来用过或卖掉。 转眼到1963年,烟台博物馆专家来解甲庄村征集文物,村民们聚在村头听他们讲古董的重要性,好些人拿出自家东西鉴定,结果都没啥值钱的。孙秀英本来不想掺和,但邻居无意中提到她家有凉席,她赶紧否认,结果专家注意到了,追到她家门口。她死活不开门,专家请来生产队长劝,才进屋。她还是不承认有宝贝,专家耐心解释文物保护的事,说国家会给奖励。她家穷,听到补偿眼睛亮了点,终于松口,从柜里捧出用绸缎包的盒子。专家打开一看,果然是象牙席,保存完好,眼睛都直了。 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是雍正时期的真品,席子长两米多,宽一米多,厚才0.1厘米,重2公斤多,用细丝编织,纹路均匀。孙秀英讲了父亲传承的过程,专家给她科普席子的来历,说清宫只做了5张,现存3张,这张流落民间的就是其中之一。她同意让给博物馆,国家给了500元作为补偿,那时候500元不少,能买好多东西。她把钱收好,席子被小心运走,进了烟台博物馆,当成一级文物珍藏。博物馆后来研究它的工艺,发现象牙要先煮软再劈丝,技术高超,现在没人会做了。 孙秀英后来继续在村里生活,务农过日子,没啥大变化,直到晚年去世。席子在博物馆展出,吸引很多人去看,成了镇馆之宝。它的流转故事反映了时代变迁,从宫廷到民间,从强买到捐赠,体现了文物保护的意义。现在大象是保护动物,象牙贸易禁了,这种席子更不可能再有。专家们还猜,另外两张失踪的席子可能毁于战乱,或藏在某个角落,等着被发现。 这事告诉我们,民间藏着不少宝贝,但保护起来不容易。孙秀英守了33年,最后交给国家,也算功德。象牙席不光是凉快工具,更是文化遗产,提醒大家珍惜历史。古董商那100元报价,现在看来太低了,席子价值过亿,但它属于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