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中国经济报导:天津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战略定位,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2025年上半年在金融开放、贸易便利化、国际规则对接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

金融开放新突破:FT账户扩容与跨境服务创新

作为北方唯一FT账户试点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于2025年6月启动第二批试点银行扩容,浦发银行等机构上线跨境资金自由汇兑服务。

通过“FT分公司模式”,京冀企业可在津设立分支机构直接享受FT账户政策红利,实现跨境融资成本降低1.2-1.5个百分点。

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天津落地全国首单跨境人民币集装箱出口融资租赁业务,工银金租以1.4亿元人民币为山东港口集团国际客滚船提供融资,通过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该模式已复制至12个国际航运项目。

同时,发布国内首个保理行业绿色团体标准,推动绿色金融产品规模突破20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等领域发展。

贸易便利化升级:海关改革与“保税+”模式创新

天津新港海关推出的“两仓功能叠加”改革成为制度型开放标杆案例。通过整合保税仓库与出口监管仓库功能,国产低硫燃料油可直接入仓并转换为保税油供应国际船舶,作业流程从“两进两出”简化为“一进一出”,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0万元,污染物排放降低70%。

这一模式已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推广,带动全国船供保税燃料业务效率提升25%。

在保税展示交易领域,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保税租赁+保税展示”模式,完成全国首票跨关区再租赁业务。

2024年,天津关区保税展示交易额达124.2亿元,同比激增347%,推动口岸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融资租赁新高度: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依托东疆综保区政策优势,天津自贸试验区形成涵盖飞机、船舶、海工装备的全链条租赁生态。

2025年上半年,东疆完成第1000艘租赁船舶签约,累计租赁飞机超2300架,资产规模达1.65万亿元,占全国飞机租赁市场份额的90%。创新实践包括:

跨境人民币结算:工银金租为山东港口集团客滚船提供1.4亿元跨境人民币融资,成为东疆首个航运租赁领域人民币项目,带动中资企业海外船舶融资成本降低2个百分点。

智慧租后管理:天银金租搭建“智慧租后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AI技术实现租赁物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管理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35%,该系统已服务中小微企业设备租赁项目超500个。

国际规则对接:CPTPP/DEPA先行先试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在数据跨境流动、职业资格互认等领域率先突破:

数据治理:发布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允许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白名单”机制开展跨境研发数据流动。

职业资格互认:将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扩展至27项,新加坡注册工程师、香港执业药师等专业人才可直接在津执业,已有32家跨国企业通过该政策引入高端技术人才。

绿色贸易:建立环境信息自愿披露机制。

通过“联席会议+专题合作”模式,天津自贸试验区与京冀形成多层次协同创新网络:

政务服务:推出203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企业可在三地任一窗口办理跨省变更登记,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

物流通道:中欧班列“天津—西安—贝尔格莱德”线路常态化运营,2024年发运6258标箱,货值1.61亿美元,带动京津冀对中东欧出口增长22%。

金融同城:共建“京津冀征信链”,企业信用数据跨区域共享。

制度创新成效: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外资集聚:2025年1-6月,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43%,新增外资项目中制造业占比提升至35%。

贸易升级:进出口总值达1543.6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占比提升至28%。

产业赋能: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产业贡献税收超80亿元,带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产值增长25%。

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以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施方案》为抓手,重点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扩容、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建设等任务,计划到2025年底形成10项以上全国首创制度成果,进一步巩固北方高水平开放门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