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8年程潜逝世,周总理得知其遗愿后,4次派人与其家人协商却被拒。 1968

1968年程潜逝世,周总理得知其遗愿后,4次派人与其家人协商却被拒。

1968年4月9日,国民党元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潜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程潜曾是孙中山的追随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他不仅在国民党内部资历很深,而且在西安任职期间与共产党人林伯渠等人有交往,提供过掩护。解放战争后期,他选择了站在人民一边,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立下功劳。

建国初期,程潜担任过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要职,为新中国的建设奔走操劳。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对程潜十分敬重,当年他到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是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去火车站迎接的少数人之一。

程潜年纪大了之后,周恩来时常抽空去看望他,知道他盼着能有个儿子,就开玩笑说“生女儿也挺好”,有时还会抱一抱程潜的小女儿。

1968年,程潜在家里不小心摔跤骨折,送到北京医院治疗。

周恩来知道后专门叮嘱医院要好生照料。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住院期间程潜不幸感染了肺炎,病情急转直下,最终没能救回来。

程潜走了,留下妻子和六个女儿,家里一下子没了顶梁柱。

周总理心里很不是滋味,立刻安排人去处理程潜的后事。

就在准备追悼会的过程中,程潜的家人给周总理写了封信,说父亲的遗体直接火化就行了。

周总理看到这信,心里打了个结。他清楚记得,程潜生前在湖南老家准备了一口棺材,明确表达了土葬的愿望。现在家人简单地说火化,他觉得不对劲。

想来想去,周总理决定和程家好好谈谈这件事。

为了尊重程潜本人的想法,周总理前前后后四次派人去和程潜的妻子郭毅青及女儿们商量,反复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他们能按程潜老先生的遗愿办,用棺木安葬。

周总理还托人带话:“你们提的火化,我实在不能同意,这跟程老先生生前的心愿对不上。他在老家备好棺木就是明证。

你们不用有顾虑,需要的话,我可以马上给湖南方面发电报,让他们把棺木运来。”

这番话掏心掏肺,程家上下听了都很感动,觉得总理真是用心良苦。

但事情总有弯弯绕绕的地方,程潜的遗孀郭毅青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份好意。

她和家里人再次商量后,给周总理回了电报,说:“谢谢总理这么关心,但我们娘几个都商量定了,还是火葬吧。”

看到她们这么坚持,四次沟通都没能改变心意,周总理也只能同意了程家的决定。

到了4月12日,程潜的追悼会如期举行,李宗仁等一些老相识都到场送别。

第二天晚上,周总理挤出时间,亲自去了程潜家里,看望郭毅青和孩子们。

郭毅青见到总理能来,感动得不行。聊了一阵后,她问出一个压在心底好久的疑问:“总理,您说说看,我们家老程这辈子,到底算个什么人呢?”

周总理看了看她,又看看围在旁边的孩子,语气非常肯定地说:“颂公当然是革命干部!他跟共产党合作了这么多年,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就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一直干到身体撑不住为止,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们这个家,也是正儿八经的革命家庭!”

这番话就像一颗定心丸,郭毅青听完,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一个劲儿地说:“谢谢总理,谢谢总理!”

办完丧事之后,日子还得过。程家只剩下郭毅青带着一群女儿,生活难免紧巴巴的。

周总理平时事情多得不得了,可他心里一直装着程家这孤儿寡母。

了解到她们经济困难,他马上叫国务院管理局想办法解决。最后决定:每个月给郭毅青发一百块钱生活费,还没工作的孩子每人每月二十块钱。

而且总理特意交代了,这钱就当是个固定补贴,将来孩子长大自己挣钱了,这个补贴照常发。老话说“人走茶凉”,可周总理对程潜家的这份照拂,却一直温热着。

程家人对周总理的这份恩情,始终铭记在心。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天安门广场上悼念总理的人山人海里,摆放的第七个花圈就来自程家。

那段日子,程潜的女儿们每天都守在自己送的花圈前面,寄托那份无法言说的哀思与感激。

时光流转,程潜的精神血脉并未断绝。他的女儿程瑜,2022年时还出现在湖南省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组织的纪念辛亥革命的公开活动中。

程潜的孙女程燕,2023年经媒体报道已接棒前行,担任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委员一职,传承家族的参政议政之路。

而程潜位于湖南醴陵的故居,也被当地政府作为重要历史资源妥善保护下来,2024年初湖南文旅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程潜故居正计划提升其内部展陈和参观体验。程家人低调前行,其先辈的往事与信念,依然在时光中留下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