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抗日烈士谢晋元的遗孀,请求上海市长陈毅,给她一个房子。陈毅当即下令,

1949年,抗日烈士谢晋元的遗孀,请求上海市长陈毅,给她一个房子。陈毅当即下令,把吴淞路466号的房产赠予她。不料,她竟带着几个年轻男子一同入住。

谢晋元是广东梅县人,1905年出生,1925年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后来在国民革命军里一步步干到团长。1937年淞沪会战,他带着“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跟日军硬碰硬干了四天四夜。那一仗打得惊天动地,全国人民都竖大拇指。可惜,1941年他在上海被叛徒暗杀,才36岁就走了,留下了妻子凌维诚和四个孩子。 凌维诚1907年出生,上海人,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念过书,还会弹风琴和小提琴。1927年她跟谢晋元结婚,之后生了四个娃。抗战爆发后,谢晋元把一家老小送回广东,自己上了前线。1941年丈夫牺牲,她一个人撑着家,照顾公婆和孩子。1946年她回了上海,日子苦得不行,但她没倒下,还想着丈夫的战友们。 1949年上海解放,凌维诚带着四个孩子挤在破旅馆里,靠打零工过活。那时候她发现,“八百壮士”里不少幸存的老兵混得惨兮兮,有的在街头捡垃圾,有的连饭都吃不上。她心里难受,觉得自己是团长夫人,总得为这些老兄弟做点啥。于是,她鼓起勇气给陈毅写了封信,说了自己家的情况,求政府给个落脚的地方。 陈毅收到信,看了谢晋元的英勇事迹,又知道凌维诚的难处,感动得不行,当场拍板,把吴淞路466号给了她。那是一栋两层小楼,不算大,但对她一家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凌维诚搬进新房那天,带着几个年轻男子一起去了。这些人衣衫破烂,瘦得皮包骨,脸上还有伤疤。邻居们一看就炸开了锅,有人猜她是不是“作风有问题”,有人说她收留了啥来路不明的人。可真相是,这些人都是谢晋元的旧部,当年跟他一起在四行仓库拼命的老兵。上海解放后,他们没工作没家,流落街头。凌维诚看不下去,就把他们带回来,说:“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 她没啥钱,家里就几床破被子,几碗稀粥,可她还是分给了这些老兵。刚开始,大家都盯着看,可她压根不在乎别人的闲话。她心里就一个念头:这些人是谢晋元的兄弟,她得管。 搬进吴淞路466号后,凌维诚没闲着。她白天带着老兵修房子,晚上教他们识字、补衣服。房子旧得不行,可慢慢有了点家的味道。老兵们也不好意思白吃白住,开始帮着干活,有的劈柴,有的种菜,日子苦是苦,但总算有了点盼头。 1950年,上海物价疯涨,生活又难了。凌维诚不等人救,她带着老兵们一起干活,用家里仅有的布做毛巾袜子,用废肥皂熬皂块,搞了个“四行孤军工业服务社”。东西不咋精致,可便宜,卖得还行。赚来的钱她留点家用,其他都分给老兵们。她还跑到谢晋元墓地附近,收点租金,既能管墓地,又能帮老兵一把。谁想回老家,她就掏自己那点钱给人当路费,自己却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凌维诚这辈子没享过啥福。头发白了,手也粗了,可她从不抱怨。她把这些老兵当自己孩子疼,他们也拿她当妈看。过年过节,大家聚一块儿聊四行仓库的事,屋里总算有点笑声。1991年,她84岁,在睡梦中走了。孩子们按她的意思,把她跟谢晋元葬一块儿。她这一生,不光是谢晋元的媳妇,更是“八百壮士”的靠山。 凌维诚的故事听着挺传奇,但其实很接地气。她没啥大本事,就是个普通女人,可她硬是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丈夫的遗志。她帮老兵,不是为了啥名声,就是觉得该做。她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想,自己却过得苦哈哈。想想那时候,上海刚解放,日子多难啊,可她愣是没垮,还拉了别人一把。这种精神,现在想想都让人服气。 再说谢晋元,他要是活着,看到自己媳妇这么干,肯定也得点头。凌维诚不光是养大了四个孩子,还让“八百壮士”的故事没断。她用行动告诉大家,英雄走了,他的精神还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