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2年,海南小伙在大西洋上漂浮了133天,为了活下来他喝鸟血,吃鲨鱼肉。途中

1942年,海南小伙在大西洋上漂浮了133天,为了活下来他喝鸟血,吃鲨鱼肉。途中小伙曾遇到一艘货船,然而因为是中国人,并未获得搭救。之后,他又碰上一架美国海军侦察机,可依然没能获救。小伙最后是如何死里逃生的,漂浮在大西洋一百多天又有哪些奇遇? 潘镰1918年出生在海南一个普通渔村家庭,那时候中国正乱,家里穷得叮当响。他爸是教武术的,从小让他练拳脚,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能干点重活。潘镰小时候就跟着爸学些基本招式,比如站桩和出拳,练得身体结实,但也没啥大出息。家里日子过不下去,到他18岁那年,爸托亲戚把他送去香港找活路。到了香港,亲戚帮他安排进一艘叫“坦达”的轮船当学徒。他从最底层干起,每天擦甲板、帮厨,学着怎么绑绳子、认信号灯。船上生活苦,风吹日晒,但他咬牙坚持,慢慢摸清了航海门道。三年下来,到1939年,他技术过硬了,跳槽去英国货轮“本洛蒙德”号,当二等侍应生。这船长四百英尺,用蒸汽机推进,时速十二节,主要是运货。 他工作就是管餐厅,端盘子、分食物,工资比之前高,能寄钱回家帮补家用。那时候二战打得热火朝天,英国船被征用运军需,从苏伊士港出发,过开普敦和帕拉马里博去纽约。船上多是中国船员,英国军官管着,潘镰负责日常餐饮分配,适应了海上晃荡的日子。但谁知道,这次航行会让他陷入绝境。潘镰的经历告诉我们,普通人靠勤奋也能站稳脚跟,可战争一乱,一切都变数大。 1942年11月23日下午两点多,“本洛蒙德”号在大西洋0°18′N 38°27′W位置航行,被德国U-172号潜艇发现,两枚鱼雷直接命中。船沉得只用两分钟,大部分船员包括船长和八名炮手全没了。潘镰从舱室出来,绑好救生衣,就被浪卷进海里。德军潜艇船员看到他还挥手嘲笑,没救人就走了。他在水里泡了两个小时,找到个八英尺木筏,上面有十加仑淡水、硬饼干、巧克力、牛肉泥、蒸发奶、柠汁、按摩油、信号弹、烟雾罐和手电筒。他先省着用这些,吃点饼干喝点水,眼睛盯着海平面找船。但东西很快就见底了,他用救生衣帆布铺开接雨水,下雨时存起来。手电筒弹簧拆了弯成鱼钩,麻绳做线,碎饼干当饵,钓小鱼生吃。后来鱼片风干存着,吃着方便。 一场风暴差点毁了筏子,东西丢了不少,好几天没雨,他抓海鸟扭脖子喝血补水。体力回来后,继续钓鱼,遇到鲨鱼,用鸟肉残渣引它上钩,鲨咬时他拿水罐砸头,拉上来剖腹喝肝血。漂流中看到货轮,挥手喊救命,船员问国籍知道是中国人就走了。美国海军飞机飞过,投下浮标标记位置,但风暴一来,筏子被吹偏,救援没跟上。他用绳结记日子,后来数月亮,海水颜色变浅,才知道陆地近了。这段日子显示,生存靠的是小聪明和坚持,战争时代种族偏见让救援难上加难。 潘镰漂了133天,到1943年4月5日,三名巴西渔民在帕拉州海岸十海里外发现他筏子,把他抬上船,给面包水吃,带上岸。他瘦了二十磅,虚弱得走不动,在巴西医院躺了两周,吃东西慢慢能动了。三天后到贝伦,英国领事安排他经迈阿密和纽约回英国。7月16日,国王乔治六世给他颁大英帝国勋章,表彰他的耐力,船公司送金表。皇家海军把他的故事编进生存手册,教士兵怎么对付类似情况。战后,他去美国,先在新泽西一家航空公司干机械装配,1945年后回海上,在美国轮船公司当侍应生,一干到1983年退休,当上首席侍应。 1952年,参议员沃伦·马格努森帮他拿美国公民身份。他娶了船友的女儿,生三女一子,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家庭生活简单,管孩子上学和家务。因为政策限制,没回中国大陆,只在香港见过父母,交换些东西和信。他的133天纪录到现在没人破,采访里他说不希望别人再遭这罪。潘镰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72岁,葬礼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