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贝利亚和赫鲁晓夫

首先我深深知道,此时此刻,大洋两岸的市场都充满了非常疯狂的气息,中国市场的内需商品表现已经超越了想象,而美国市场的小市值股票逼空行情又再一次若隐若现。

十倍股,一个月

一年的波动在一个月体现

坦率说,这都是我无法预料的,如果回过头去看月初时候和前一周的想法,我甚至是太悲观了一点,当时我觉得美股可能有泡沫可能有回撤,商品还是逢低买的思路。但这个月的市场到目前为止,我的感觉是:在中美竞争的大环境下,股票和商品逢低买的激进版本。

但我也没有太怪自己,因为两点,第一是上面这些名字我确实不熟悉,第二是我感觉宏观和策略是有自己能力的边界的。

我觉得宏观顶多能回答到底是逢低买还是逢高空这个问题

策略顶多能回答,在一些品种上低是多低,高是多高的问题

但现在市场的波动有些时候要求我们回答的是,到底有没有低,有没有高,这个确实超过了我的能力。

所以我想分享一个历史故事,在这个距离美国中期选举还有12-16个月的时候。

大概几年前有一本书叫做青年斯大林,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个人传记,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并不完全在于它本身,而在于他的作者,写这本书的作者还有一本书,叫做《斯大林:红色沙皇的宫廷》,我自己觉得这两本书如果放在一起读,才会体会到作者一些有趣的发现。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最开始的理论框架,那么列宁是落实一切具体实施的人,我们站在2025年去看斯大林,对他的历史评价随着时间起伏,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斯大林和列宁可以说是同一梯队的人物,当然在排名上,马列恩斯毛可能有先后,但他们基本上都差不多。

但在列宁去世的时候,情况并非如此,斯大林并没有列宁那样的威望,而当时的苏联也不是后面打完二战的苏联,所以对于经济,对于政治,我们从后视镜去看,和当时斯大林往前去看,看到的情况截然不同。斯大林有很多选择,但如果整体来说,选择只有两个方向

-继续列宁的政策

-改革列宁的政策

斯大林面临的问题,和所有中国古代历史那些伟大皇帝的继任者一样,如果他继续列宁的政策,他第一无法改革类似布哈林,或者托洛茨基这样的敌人,第二他需要在这些人面前证明自己比他们更强,或者比列宁更强。当然斯大林有很多盟友,并且这位从高加索出来的强硬男人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但这依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斯大林同样可以选择改革列宁的政策,然后上面所有的问题都有了另一个解法,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契卡的创始人,具有极高威望的捷尔任斯基去世,无论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为之,都打开了可能性,而最后经济的改革和残酷进行的人事改革同时发生。

然后斯大林成为了斯大林。有一句话我不确定是不是他自己说的,但即便是他人伪造,我也觉得很符合我对他的看法“我死后会有人往我的坟墓上扔满垃圾,但我知道历史的风最终会无情吹走他们”

而当时间来到1953年,当斯大林离世之后,既视感再一次发生,很多年前布哈林,托洛茨基,加米涅夫这些人和斯大林坐在一起,而贝利亚,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这些人何尝没有读过这段历史。

无论谁干这个事情,他所面对的选择都是和斯大林年轻时候类似的

-继续斯大林的政策,但打赢二战的斯大林威望是他们无法继承的

-改革斯大林的政策,但如何实现呢

贝利亚的做法其实充满了古典主义,首先给一些可能对苏联历史没那么感兴趣的读者介绍一下贝利亚,他是苏联内部安全的负责人。他有能力进行斯大林曾经做过的大清洗。

之所以说贝利亚具有古典主义气息,是因为他其实学习了斯大林,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他多少和斯大林的路线背离,一如斯大林没有完全继承列宁的一切,一方面他准备好了对内的战斗。

而赫鲁晓夫在这个问题上则有一点创意,他知道自己不是斯大林,但他同时也没有贝利亚的手段,他选择了那篇著名的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他同样完成了之前斯大林继承列宁时候的两个目标,但以一个更有创造力,多少更加和平的手段实现了这一点。

我小时候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毛主席对这个事情如此不满,但我现在多少更懂一些了。

所以对于Trump来说,他要么能证明自己比拜登更好,要么就需要改革整个华盛顿沼泽。我希望这个结尾没有太生硬....